三七:「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有下利的现象,同时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
写半夏止呕去水,所以半夏也是一种利尿剂,茯苓不能止呕,所以往往有水饮的时候,用半夏。呕吐的时候,半夏是很好的止呕的药,所以妇女妊娠呕吐的时候会用到半夏。
临床上看状况,如果是葛根加半夏,是妇人怀孕得到这种症状,半夏就要用到八钱一两的,顺便把害喜的恶心也止掉。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所用的半夏是「生半夏」,因为半夏生用有毒,所以现在在药行买的都是「姜半夏」,所以如果开半夏,生姜就不用加了,生姜就是解半夏毒的。生姜和半夏煮过后再晒干性就不一样了。如果生半夏在用的时候,可以治「至高」的水,水最高到脑积水,如果用姜半夏就没效了。
因为医圣张仲景用的是生半夏,没有晒干的,而我们买到的半夏是晒干的,所以我们不能参考他的剂量,一般来说,用干的生半夏三钱。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汤泡去黄汁,焙干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劈,生半夏半斤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合病之呕,平素有停饮〈胃内停水也〉,服本方。
为什么有停饮?平常运动后,很口渴,拿水灌,一次两次没关系,多次后就会造成停饮,水灌太快,因为胃火来不及烧,水就停在胃中间,在胃胸中间的横膈膜上,就像海绵充满了水。
又云:「葛根汤」,动则害胃,往往食机不振、致恶心、呕吐等,故若胃不健全,有恶心,呕吐之倾向,或认为有胃内停水,则不宜单用「葛根汤」,而用「葛根汤」与「小半夏汤」之合方本方,可预防服「葛根汤」之弊。实际上葛根对胃没有影响的,影响到胃的是桂枝。
公益学习群刘老师分享:
现在学习伤寒论笫三十七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还有另一个通行的版本,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为什么会下利,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为什么会呕呢?呕在伤寒论六经里,我们把它归属于少阳,但在这里,却只能归属于阳明水湿饮邪偏盛。原因在于胃气运行失常。
半夏在仲师时代是用生半夏,生半夏比起现代人用的姜半夏,法半夏来,其药力甚大。
《内经》有半夏秫米汤治失眠,用的即生半夏。此物生于夏半,故名半夏。有祛痰饮,止呕逆,交通阴阳之功效。
本方证形成的机理是,表寒不透,汗毛孔闭塞,水湿从太阳经流至阳明,恰逄病人本来有胃气虚,水湿沿胃经上逆所致。
总结一下,本方证的三个主症:
1.项颈背部酸僵不适。
2.无汗,恶风。
3.下利或不下利,呕恶重。
病人的主诉是呕吐,他症往往被忽视。现在多见于年轻人。经常坐在电脑前或玩手机,又加上胡吃海塞,啤酒凉菜烧烤,日子过得看起来很潇洒的人,多出现此症。
这一条其实是在启发我们对葛根汤进行加减,如下利可加苍术茯苓;呕吐加半夏陈皮。圆机活法,全在医者临证变通。
??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