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疾病的总称。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最主要的方式仍为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术式是脑室-腹腔分流术。
虽然脑室腹腔分流术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改进,然而仍存在难以攻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分流管阻塞、过度分流、分流不足、复发等。
为此,来自医院的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病例研究。研究结果基本探明了不同分流器阀门开启压力和体位因素对脑积水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文章发表在近期的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杂志。
该研究纳入15例于医院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并植入可调节脑室腹腔分流器的患者。上述患者在术后均收到1个便携式颅内压监测设备,用来实时记录研究人员需要的颅内压数据。
根据患者仰卧、坐位和步行三种体位及分流器夹闭、高、中、低阀门开启压力4种设置,每个患者共记录12组数据,每组数据为长达10分钟的颅内压实时记录条带。
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体位,平均颅内压和平均颅内压波幅在不同分流器阀门开启压力设置下区别很明显;在任意一种分流器阀门设置情况下,仰卧位的平均颅内压比坐位、步行时的平均颅内压高很多。坐位比仰卧位平均颅内压低11.5mmHg,步行比仰卧位平均颅内压低10.5mmHg。
总的来说,平均颅内压在步行体位下比坐位高1.1mmHg。当分流器处于夹闭状态时,坐位平均颅内压波幅比仰卧体位平均颅内压波幅高0.9mmHg。当分流器处于三种阀门设定中任意一种时,坐位和仰卧位平均颅内压波幅间无显著差别。研究同时也发现身高、体重、BMI均与平均颅内压以及颅内压波幅没有明显关系。
该研究通过类似于控制变量的方法,分别比较相同体位下不同分流器阀门设置对术后患者颅内压和颅内压波幅的影响以及相同阀门设置下不同体位对术后患者颅内压和颅内压波幅的影响。
研究发现,颅内压动力学在仰卧位和坐立位下区别很大,往往是坐立体位时平均颅内压远低于阀门设置的开启压力,此种情况在直立体位下不需要开启阀门。
颅内压和颅内压波幅在任意分流器阀门开启压力设置情况下对比于分流器夹闭状态下都明显减少很多,提醒医疗设备制造商在设计分流器阀门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暗渠排水的情况出现。
本文主要是针对阀门开启压力设定和患者体位对颅内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涉及脑积水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动和预后的因素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本文来自丁香园神外频道,系丁香园原创,欢迎分享,谢绝转载。最新的研究进展、独到的专家视点、新鲜热辣的PPT尽在“丁香园神外时间”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白癜风症状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