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复发(recurrentlumbardiskherniation,rLDH)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有研究统计其发生率为5%~15%。rLDH是指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至少6月后发生的同侧或对侧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有研究证明术前腰椎生物力学不稳与rLDH息息相关。L5~S1节段的椎间盘复发除了与椎体有关,还与骨盆相关,髂嵴的高度和髂腰韧带的强度对腰骶部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L5~S1椎间盘复发与性别及多种影像学参数有关,研究共纳入了行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平均年龄45.2岁,平均随访时间51.1个月。
作者对复发和未复发病人的下列参数进行比较
1.临床参数:年龄、性别、BMI、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吸烟、术前VAS评分、椎间盘突出类型、术后纤维环缺损大小);
2.术前影像学参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矢状位椎体移动度(sROM)、L5横突相对后度(RT)和髂嵴高度指数(IHI)。
在核磁共振T2上使用Pfirmman分级系统测定椎间盘退变,在侧位片上测定椎间盘高度和IHI,在过屈过伸位片上测定sROM,在前后位片上测定RT。并评价了椎间盘退变与sROM的关系和RT与sROM的关系。运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腰椎间盘复发的危险因素。
测量矢状位椎体移动度(sROM)=A角度-B角度
测量L5横突相对厚度(RT)=(CRt+CLt)/2A
测量椎间盘高度=a
测量髂嵴高度指数(IHI)=a/A
结果显示:位术后的病人共有39位发生了L5~S1椎间盘复发,其中31位病人发生在同侧,9位病人发生在对侧。L5~S1椎间盘突出复发发生在术后39.4月(7~90月)。
与未复发的病人相比,性别、纤维环缺损较大(>6mm)、椎间盘退变、sROM、RT、IH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是L5~S1椎间盘复发的危险因素。
另外分析发现椎间盘退变从轻度至中度发展,sROM增加;当椎间盘退变呈重度时,SROM反而降低。而RT越大,sROM越小。
总之,中度椎间盘退变、椎体移动度大、横突小、髂骨嵴低是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生物力学危险因素;而男性和纤维环缺损较大也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危险,尤其是同侧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好文推荐:
头疼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如何应对?
常见的急性腰扭伤,如何应对?
可疑髋部骨折:为什么首选MRI,而不是CT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几天可以下地负重?
注意!这4种腰椎管狭窄MRI征象别忽视
编辑|Seaweed
题图
站酷海洛
投稿
seawe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