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一些患者肌张力有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这些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有器质性损害。而围产期有损伤病史的儿童发病率亦高,亦支持以上结论。从少数尸解报告(因本病是非致死性疾病,尸解病例很少,多为个案报告)发现在纹状体含多巴胺丰富细胞群中有一种异常的细胞类型,这种异常细胞可能是损伤后的结果,也可能是本病的病理学基础。另有人在尸解中进行精细细胞系统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发现,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患者苍白球外侧背部完全缺乏dynorphin样阳性绒毛样纤维,腹侧亦很少。因此认为从纹状体纤维投射致苍白球中的dynorphin减少,可能为此病病人的脑病理改变。影像学检查见到,18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全部左苍白球明显小于右侧。豆状核平均体积比正常人小,两侧基底节体积不对称。
从以上国内外资料看,基底神经节的病理性改变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亦即此病可能合并基底神经节部位的器质性改变。
调肺学派抽动症自愈指数症型分类分级评估↓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医学命名系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刘弼臣教授对该病症进行系统研究,大量治愈并形成体系后,在国内为其正式确立医学名称,并在临床医学领域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教材等学术领域广泛普及,在中国医学界得以公认确立后沿用至今。抽动-秽语综合征西医病名为妥瑞氏症,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也未确定。目前西医治疗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未报告。相对西医,中医治疗的效果则要明显。至于治疗的安全性,二者不能同日而语。儿童抽动症三岁以下患儿,西医更无药可施,因为硫必利等西药的副作用对年幼儿童成长发育影响较大。
在《刘弼臣临床经验辑要》里,记录了年如何利用中医药治愈抽动症的案例;刘弼臣中医儿科学认为,阴主静,阳主动,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动静协调。小儿时期“稚阴稚阳”,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阴精最为宝贵,一旦阴液不足即表现阳气偏亢。小儿又有“容易发病,传遍迅速”的特点,无论外感或内伤,每易邪气枭张,神气祛弱,邪易深入,扰乱正常阴阳平衡,阴精不足,筋脉失养,则抽动不止。
针对抽动症病的病因,为“肝风内动、痰阻经络、风痰鼓动之证”,治疗需要“平肝熄风、涤痰通络、豁痰开窍”。所谓“怪病多痰作祟”。风和痰的关系在病理方面至为密切。往往风动则火升,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熏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既可因风而生痰亦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致抽搦瘈疭;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刘弼臣教授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提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本源在肝,病发于肺,风痰鼓动横窜经隧,形成阳亢有余,阴静不足,动静变化,平衡失制的新观点。在治疗方面也提供了应予疏肝调肺,涤痰通络燮理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新思路,在临床上很有指导价值。我们根据大量病例的治疗,观察到大部分患儿都存在着上呼吸道的慢行病变,往往随着这些慢行病变轻重为转移,刘弼臣中医儿科学“从肺论治”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文中部分内容摘自
抽动症家长读物
《解码抽动-秽语综合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完全了解医养护理要点↓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