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廖信祥(-),男,广西玉林人,医学学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广西推拿学会常委委员,医院推拿二区科主任。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研究。.
抱滚法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廖信祥黎展文文永海梁一新王嘉嘉庞金海钟潇羽周一庆
(医院推拿科,广西玉林)
摘要:目的:观察抱滚法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单日为治疗组,以抱滚法推拿治疗,双日为对照组,牵引治疗,两组10d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痊愈16例,好转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抱滚法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优于牵引治疗。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抱滚法推拿牵引治疗临床观察
腰椎滑脱症以往的报道都是手术治疗为多见,很少有中医保守治疗方法报道。笔者从年1月到年12月采用抱滚法为主,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50例,与牵引治疗50例作对照,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单日为治疗组,双日为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30岁者2例,31~40岁者8例,41~50岁者23例,51~60岁者11例,≥61岁者6例;病程<1年者25例,1~5年者17例,>5年者8例。L3滑脱者9,例L4滑脱者29例,L5滑脱者12例。对照组50例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30岁者1例,31~40岁者9例,41~50岁者21,51~60岁者14例,≥61岁者5例;病程<1年者20例,1~5年者21例,>5年者9例。L4滑脱者21例,L5滑脱者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1]
1.3方法
1.3.1治疗组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分筋理筋手法,放松腰部肌肉、筋膜,点穴双侧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小肠俞、环跳、委中等穴。时间10min。第二步: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尽量屈曲双下肢并双手抱住膝部,仰卧起床,起床时头尽量前屈。医者站在患者一侧,一手固定两小腿;一手固定患者腰骶部,助力使患者迅速起来。使向前滑脱的腰椎被动复位,如此反复15-20次。第三步:嘱患者俯卧于多功能床上,腰部拱高,上下成角约40-45°,医者站在患者任意一侧,医者两前臂按压患者骶尾部和上腰部位,向下按压,使滑脱的腰椎复位。持续时间10-20mim。每天治疗1次。两周为1疗程。
1.3.2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牵引治疗,重量40-50kg,每天1次,每次40mim。两周为1疗程。
1.3.3治疗疗程:两组均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治疗后腰腿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滑脱部分复位或复位。好转:治疗后腰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滑脱无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腰腿痛症状无明显减轻,体征同前。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反压组总有效率为98%(49/50),牵引组总有效率为78%(39/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8.,P=0.),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2(64.00)
15(30.00)
1(2.00)
98.00%
对照组
50
16(32.00)
23(64.00)
11(22.00)
78.0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3.1研究必要性。腰椎滑脱是指腰椎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好发于L4和L5椎体[3]。从脊柱生理解剖学原理分析,脊柱的稳定是依赖脊柱内外生物力学的平衡[4]。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腰椎间盘变性、退化,脊柱关节突关节韧带的松弛,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5],脊柱内外平衡破坏。上身重量偏向前,腰椎失稳形成腰椎滑脱。另一方面,人们因工作、劳累、负重或久站因素也使腰椎前负荷加重,关节突关节面分离加深,导致腰椎失稳继发性腰椎滑脱。因腰椎滑脱又加重了腰椎的失稳,腰椎失稳又加重相互上下两椎体之间相对异位,相应节段的腰椎间盘摩擦、挤压,诱发或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很容易引起腰痛、根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的症状特点。因此,腰椎滑脱症病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都是以手术方法为主治疗。手术方法治疗费用高、风险大、复发率高。在现代的不良风气的社会医疗环境中,探讨价廉、高效、安全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有治疗方法研究必要性。
3.2抱滚法的治疗原理及优点。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发生症状的原理是腰椎滑脱继发引起腰椎管狭窄。想方设法改善、矫正腰椎滑脱是治疗关键。抱滚法推拿利用中医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原理及平衡力学原理。让患者抱住膝部使腰部尽量前屈,腰部前侧肌群收缩,后侧肌群松弛。腰椎重心向后,迫使向前滑脱的向后复位。俯卧于推拿多功能床上按压也是力学原理,使滑脱的腰椎复位,减少并发症。另外从脊柱解剖学分析,腰椎稳定性主要依赖脊柱前后从韧带和关节囊韧带的保护。仰起有效收缩前纵韧带,使前纵韧带得到锻炼,加强其韧性,有效防止腰椎前滑脱。这是有效借助脊柱本身韧带结构的张力状态对腰椎滑脱的椎体进行复位[6]。该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懂。是中医保守治疗方法。医院有推广价值。
3.3牵引方法治疗效果欠佳原因分析。牵引治疗只局限于作用腰椎体间隙为主,牵引使纵轴拉神,椎间产生负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还纳作用明显,但对腰椎滑脱复位作用不强。所以疗效相对手法治疗差。其它方法如手术治疗也只是近期有疗效,远期疗效不明。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相关器械和技术不断进步[7],手术方法也很多。腰椎滑脱常合并腰椎管狭窄,手术减压切除较多的脊柱后柱结构会进一步加重腰椎不稳[8]。容易复发或加重腰椎滑脱。手术治疗,费用高,效果又不好。更应该推广效果好的中医非手术方法治疗。
3.4辅助治疗。治疗腰椎滑脱症除手法治疗外,强调预防及功能锻炼。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其前后弧度是相对平衡的,也是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腰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是12-18°。凡是负重过度、久站或穿高跟鞋,都会使腰前负荷加重。腰椎失稳加重。这也是腰椎向前滑脱的原因。要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必须做到,生活劳逸结合,因工作分工需要,久站或负重的人群最好带腰围。平时适当补钙,防止筋骨疏松。坐办公室的,多做腰部功能锻炼,有五点式和飞燕式两种。必要时配合中医中药辩证施治,补肾壮骨,效果更佳。目前观点一致认为:无症状的腰椎滑脱症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即使有了症状,多数应先行保守治疗[9]。
3.5结果与展望:年我科承担了玉林市科技局下达的该项目科技攻关课题,腰椎滑脱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就是以拱腰法,抱滚法为主要方法。年结题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抱滚法推拿治疗腰椎滑脱症有良好效果,与传统牵引治疗对比,抱滚法推拿治疗,疗效优于牵引治疗。方法简单易懂,风险低,有推广价值。今后我课题组继续加大病例的观察,总结经验,同时探索其它更科学、更高效的安全手法。与同道共同努力提高中医保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方法。
参考文献
[1].Kirkaidy-WillisWH.FarfanHF.Instaabilityofthelumbarspine.ClinOrthop,,:-.
[2]王道全,于娟,师彬等.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0例.山东中医药杂志,,(8):.
[3]朱传芬,齐国宾等.王国才,特色针推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经验浅述,四川中医,,32(5)
:19.
[4]杨丽,王海泉.史东燕等.推拿治疗前移位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研究概况.河南中医,34(3):54-55.
[5]徐平,徐峰.微创外科技术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22(3):77-79.
[6]李亮,姜保恩.齿状面平衡参数在低度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齿状面平衡中的意义
,颈腰痛杂志,,35(2):96-.
[7]黄卫国,海涌.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实用骨科杂志,,20(4):-.
[8]杨家赵,方诗元.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评价,临床骨科杂志,,,17(2):-.
[9]王书君,王绍美.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