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朴凤歌:用心托起母爱师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朴凤歌失去了母亲和爱人,幼小的女儿也被诊断为终身残疾。朴凤歌并没有被灾难击垮,而是选择了坚强!37年来,朴凤歌养育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给女儿传授知识,培养女儿乐观向上的心态,女儿以超凡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用嘴和舌头翻书、看书,用牙齿发短信与外界交流,叼着筷子敲击键盘操作电脑……
身为老师,朴凤歌对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她义务为学生补课,把留守儿童带到家里照顾,资助了许多濒临失学的困难学生。她,用坚强和韧性诠释了母爱的伟大,用朴实和奉献铸就了师德和师魂。
朴凤歌与女儿元元
“生活再苦再难,你也要坚强”
年,朝鲜族姑娘朴凤歌出生在辽宁本溪长白山下一个山村。朴妈妈常对她说:“给你攒金攒银,不如供你上学,多学些知识,谁也偷不去抢不去。”
朴凤歌刻苦学习,自小便品学兼优。她的理想是将来当个传播知识与美的教师。可惜当时大学停止招生,高中毕业的朴凤歌一时没了方向。听说宁夏农村招收教师,朴凤歌的心就飞了。经过反复琢磨,她终于说服父母来到了宁夏。那是年,朴凤歌20岁。
朴凤歌在原石嘴山矿务局二中(现改为市十五中)担任语文教师。她沉浸于园丁的自豪,精心种植着理想的玫瑰。其间,爱情的花儿悄然盛开,年1月,朴凤歌做了新娘。
哪成想,大红的喜字还没退色,命运的天空已乌云翻滚。年冬,朴凤歌的丈夫患了“感冒”,高烧不退,最后查出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朴凤歌惊呆了,带着丈医院,诊断结论都是无法医治。
残酷的打击接踵而来:年春,就在朴凤歌奔波于病房与学校之间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工作时,从东北老家到宁夏帮她照顾孩子的母亲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永远闭上了双眼。
短短几天,朴凤歌眼圈黑了,嘴唇裂了,她黯淡的目光,忧郁的神情,病床上的爱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弥留之际,爱人用无力的手触摸着朴凤歌,用微弱的声音叮咛:“将来生活再苦再难,你也要坚强!”说完,年仅27岁的丈夫带着深深的眷恋离她而去。
两个月接连失去两位至亲至爱的人,朴凤歌悲痛欲绝。可命运的毒手依然没有放过她。
丈夫去世后,朴凤歌发觉女儿元元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三翻六坐九爬爬”,一岁多了还不会翻身,头也抬不起来,给东西不会拿,更谈不上坐和站。她像疯了一样抱着女儿四处求医,无情的诊断如五雷轰顶:黄胆中毒,中枢神经受损,终身残疾。朴凤歌万念俱灰。多少个不眠之夜,她斜依枕畔,望着一盏孤灯发呆;多少次她徘徊在黄河岸边,问苍天她的路在哪里?多少次她抱着女儿,来到几十里外爱人的坟冢前,失声痛哭。持续的痛苦折磨,使朴凤歌的脑海不断闪过放弃生命的念头。
然而,当她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抓着安眠药片准备吞服下去的时候,她的目光落在了女儿的身上。
朴凤歌就这样挣扎着,一次次摆脱死神的召唤,一次次重新扯起滑落的风帆。千斤的担子我一个人担,两个人的路我一个人踽踽独行!27岁的朴凤歌在心中暗暗发誓。
“她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我永远都不会放手”
吃喝拉撒全靠妈妈帮助的元元四肢日益变得僵硬,越来越难护理。不止一人劝说朴凤歌放弃,还有人劝她没孩子拖累,她还能找个爱人……
“她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她还未曾领略人世间的美好,我永远都不会放手。”朴凤歌坚定地说,“我给了女儿生命,就要尽一个母亲的义务,加倍呵护她,让她感受爱的温暖。再苦再难我也要陪着女儿,让女儿和别的孩子一样天天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阳。”
为了给孩子治病,朴凤歌不惜一切代价。医院不知跑了多少遍,儿科、骨科、神经科的医生会诊,答复她说这种病很少见,不要费心费力了。医院。
她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年,她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卫生与健康》栏目了解医院神经科能做脑瘫手术,马上写信与中央电视台联系。很快,医院来信说,先在当地做个CT,然后根据结果再决定是否手术。她把家中的两间平房及家具全部变卖,凑了多元钱准备给孩子做手术用。医院的检查结果是:孩子大小脑无异常现象。一线希望立刻化为泡影。
组织和同事们也在关心着她们母女。立足安身的两间平房没了,学校就让她带着孩子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年,原石嘴山矿务局副局长张振生去北京出差,医院为孩子的病情咨询有关专家,并买预约磁卡。专家叮嘱先在宁夏给孩子作核磁共振再决定手术方案。可检查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大小脑没问题,无法做脑手术。
希望一次次地出现,又一次次地破灭。作为一个女人,她可以软弱,但作为母亲,她必须坚强。医学在不断发展,她渴盼有一天孩子的病会得到治疗。
“妈妈,快点、快点!”
朴凤歌爱她的女儿,也爱她的每一位学生。学校领导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建议她不要当班主任,但朴凤歌坚持带班,一边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一边拼命工作、学习。
每天早晨5点,朴凤歌起床后便开始给孩子洗漱、喂饭,有时顾不上洗把脸、吃口饭,就匆匆忙忙赶到学校给学生上早读,从不耽误学生的一分一秒。
每次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朴凤歌远远的便听到女儿在屋里迫不及待地喊:“妈妈,快点、快点!”每当看到女儿见到自己时的喜悦,看到孩子内急时的痛苦,她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心里愧疚不已。
孩子解手的时候,两腿成麻花型,很难掰开,多少次都尿得满床满裤子都是,孩子怕解手,有时不敢吃不敢喝,导致大便干燥便不下来,累得浑身是汗,脸都变色了,朴凤歌就用手给女儿抠……
往往是准备做饭时才发现家中一粒米一棵菜也没有,当她来到市场时,该收摊的早已收摊了。于是她一次次追着正回家的小贩,让他们借着打火机的光亮给她称菜称米。她每天做好饭喂完孩子,收拾完家务,照顾孩子入睡后,便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在灯下精心备课、批改作业。12点之前她几乎没有睡过觉,夜晚又不知多少次起来给孩子盖被、帮孩子翻身、放松那抽筋的四肢……第二天,东方微露初曦,她又要出现在教室。
“我的孩子将来忘了谁都忘不了朴老师”
学生灼热的求知目光,把朴凤歌心中的太阳点燃。每天,她沾着阳光的粉笔把未来耕进辽阔的黑板,希望之花在学生的心田灿烂开放。她坚信,用心灵去耕耘心灵,才能让学生收获美的人生。
有一个学生非常喜爱集邮,一次,经不起诱惑偷了别人的邮票,被少管3年。朴凤歌多次去少管所看望他,鼓励他好好学习、改造。3年后,这个学生劳教期满,自认没有学校再要他,不敢上学。朴凤歌找到他,让他回到自己所带的班里。尽管如此,他还是自卑,情绪低落。有一天,朴凤歌在检查教室卫生时,发现这个学生的抽屉里堆满了烟头。她的心抽紧了。“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只是因为太喜欢集邮一时糊涂,你应该用自己的未来去证明自己。”朴凤歌苦口婆心地开导、鼓励,经常与他谈心。后来这个学生戒掉了烟,并考取了东北外国语学院,成了一名出色的人。
“只要你用爱的眼睛,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花朵。”朴凤歌如是说。
为此,她用自己并不富裕的收入,竭力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年,班里来了位叫时伟的新生,老家在山东荷泽农村,由于家庭贫困被亲戚领到宁夏来上学。十一二岁就远离父母,朴凤歌以母亲的温情,经常把他叫到家里改善生活,给他零花钱买学习用具、交班费。放假了,朴凤歌知道他肯定想父母了,就给他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年暑假,大学毕业的时伟专程从山东来看朴老师。朴凤歌责怪他,路这么远,花这个钱做什么。他说:“朴老师,您像亲妈妈一样关心了我6年,是6年长还是山东到宁夏的路长?”
学生岳万磊,父母以捡废品为生,妹妹因脑积水压迫神经而双目失明。每当班上学生买学习用品时,看到他为难而又自卑的神情,朴凤歌就把钱交到他手里,拍拍他的肩膀:“你尽管去买,有老师呢!”她还经常提着营养品到岳万磊家看望他的妹妹,鼓励岳万磊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后来高考岳万磊考了分,分数一公布,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先给朴老师报喜。他的母亲说:“我的孩子将来忘了谁都忘不了朴老师。”
朴凤歌把学生装满自己的心房,把家和学校演绎成了相同的概念,寒暑假、双休日,为学生义务补课,是她不变的“业余爱好”,不但不收费还经常管学生吃住。她说:“学生中许多是矿区困难职工子女,我辛苦是一时的,但对学生却是终生受益的。”
教学30多年来,她替学生补了多少课、辅导了多少学生,无法计算;她曾走进多少农家小院、多少矿工家庭,也无法计算;多少学生,认识的、不认识的、慕名的,走进她家,她从不拒绝。补完课到吃饭的时候,就留他们吃饭,做什么吃什么,有的学生干脆住在朴老师家不走了。
多少学生长大成人有了女朋友,先领来让朴老师看,结婚时开车来接她。多少学生做了父母后,又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让朴老师教……
一路的坎坷,一腔的热血。这一切,让朴凤歌心中萦绕着缕缕柔情,燃烧着永远奉献的热望。
来源:石嘴山日报
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兴区富民
除恶务尽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
编 辑|黄东 审核|吴胜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