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动一刻都停不下来,是多动症吗苗萍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精彩请戳视频↑↑↑时长15分17秒」

宝宝总是跑来跑去,一刻都停不下来,妈妈有没有这样烦恼呢?或许你的宝宝患上了多动症。患有多动症的宝宝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

针对这种状况,我医院儿童保健科苗萍主任,让她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多动症以及如何治疗孩子多动症。

1.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性疾病。国内报道患病率约为4-12%。多动症核心症状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临床分三型:多动型、注意力不集中型、混合型。多动未必够得上“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因多动症孩子多动特点是与年龄不相符、不分场合、无目的性,全然不顾环境对其行为的要求。同时,诊断明确的“多动症”孩子也未必一定有多动的症状,因多动症的注意力不集中型一般多动、冲动症状并不明显。总之,多动症是有严格的诊断标准的。宝宝爱动、一刻都停不下来,可以怀疑多动症,但到底是不是多动症,是需要发育行为儿科医生规范的检查、评估与诊断的。

2.孩子多动症的表现有哪些?

幼儿园: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坐不住,东奔西跑,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静不下来。

上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动作多,爱大声说笑,逗同学。课后乱奔乱跑,惹是生非。女同学稍文静,常玩辫梢、切橡皮、咬铅笔等。

“聪明面孔笨肚肠”,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二年级功课尚可,成绩波动大,但随着年级升高,成绩下降,最后出现不及格。

父母和老师伤透脑筋,抓得紧一些,暂时好一些,不久又依然如故。请家教、棍棒教育都无济于事。这是一个多动症儿童的典型表现。

3.怀疑孩子是多动症,家长该怎么做?

怀疑孩子是多动症,家长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诊断。如果是学前期的多动或者多动而不够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家长在家里就要严加管教、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行为治疗了。如果加强管教,孩子变得“听话”了,也不能排除是因为孩子小、天性好动,而不是真正的多动症。

4.多动症的宝宝该如何治疗?

学前儿童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一般采取行为治疗;学龄期儿童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加行为治疗;青春期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多数需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5.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些什么?

多动症孩子做事没有条理、无计划性、粗心大意、不能合理安排作业、活动。家长应协助孩子将家庭作业结构化,例如科目的先后次序,大致的时间预估等。

多动症孩子时间观念不强,要指定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例如每日5:00-7:00),固定的时间安排会增添孩子的安全感和配合度。

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写作业时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学习15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依照孩子的能力水平作适当调整,也可以调整为一门科目完成后休息一会。休息时只可以饮水、吃点小零食、水果,或去洗手间,但不得开始玩耍或游戏,否则会增加注意转移到写作业上的难度。

多动症孩子容易冲动,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出现不当行为时可采用“隔离”治疗:定时(5或10分钟)定点(固定的角落或场所)让孩子冷静下来;“隔离”时间内不要和孩子说话,不要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隔离”结束即惩罚结束;如果孩子拒绝接受“隔离”,需要用取消特权来“威胁”,比如减少玩电脑或出去踢足球的时间。

总之,多动症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一定在管教时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治疗方法,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家长和多动症的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什么?

多动症孩子多数有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表现,家长在跟多动症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说:

沟通时要给予正面指令: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父母应该像专家一样告诉他们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什么是“尽量不要做的”。不要给模棱两可的指令,比如说:“我们开始写作业好不好?”,孩子会在心里回答“不可以”而不去执行。

给予孩子指令时,确定孩子的全部注意力在你身上:消除和避免噪音干扰;叫住儿童的姓名;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最好有肢体接触;看着他们的眼睛清晰地说话,当然不要大吼。

孩子不容易执行的指令,要和孩子商讨着制定规则并写下来,避免争执。

在沟通过程中要说出你的感受,不要粗暴地批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期专家

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学位。从事儿内科及儿保科工作20余年。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急慢性腹泻、贫血、矮身材、性早熟等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另擅长于高危儿评估与干预、婴幼儿喂养、语言发育迟缓、全面发育迟缓、身高与肥胖管理、睡眠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疾病的诊治。

相关阅读:

孩子头大就聪明?小儿神经外科专家马云富:要警惕脑积水

儿童为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梅祥胜教授:换季时节教你几招预防扁桃体炎!

儿童为何易得软骨病?老年人为何骨头易疏松?

编辑|李媛媛

投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hl/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