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记忆(1)——脑白质病变
丢失的记忆(2)——脑灰质病变
丢失的记忆(3)——额叶脑梗死
丢失的记忆(4)——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丢失的记忆(5)——丘脑病变
丢失的记忆(6)——海马病变
丢失的记忆(7)——弓状束病变
丢失的记忆(8)——乳头体病变
丢失的记忆(9)——穹隆病变
丢失的记忆(10)——脑小血管病
丢失的记忆(11)——胼胝体病变
丢失的记忆(12)——全脑纤维束病变
丢失的记忆(13)——脑积水
脑积水对大脑的损伤巨大,可以导致很多纤维束从形态、走形位置发生改变,其神经纤维束有着特征性改变,也与脑积水的程度、时间长短有关。脑室张力的增高,可累及大脑的联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为适应由于颅内压改变导致内环境的变化,每个纤维束均可发生断裂,脑神经也在不断重塑,以适应和满足机体的需要。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
病例1:
病例2:
临床见症并不一致,与病理变化出现的年龄,病理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关,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多致死胎,出生以后脑积水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多数于生后6个月出现,年龄小的患者颅缝未接合,头颅容易扩大,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少,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2-1.3cm,本症则为其2-3倍,头颅呈圆形,额部前突,头穹窿部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甚至透明,叩诊可出现ldquo;破壶声rdquo;(Maceen)征,颞额部呈现怒张的静脉,眼球下旋,上巩膜时常暴露(日落征),病婴精神萎靡,头部不能抬起,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癫痫,视力及嗅觉障碍,眼球震颤,斜视,肢体瘫痪及智能障碍等,由于婴儿头颅呈代偿性增大,因此,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均不明显。
正常脑压脑积水,是一种成人的慢性脑积水,具有脑室扩大,但颅内压正常的特点,可以伴发精神障碍。
疾病症状精神症状常在早期出现,且在病程中占突出地位。患者早期表现近事遗忘、精神活动和行动迟钝、注意力涣散、思考困难、始动性减退、情感不活跃,易被误认为抑郁症。智力受损,但社会生活能力却可相对保持。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定向障碍,言语表达困难,智能进一步减退,记忆障碍严重时出现Korsakoff(科尔萨可夫)综合征。部分情况下可出现偏执、攻击、紧张症等精神症状。步态异常可在精神衰退同时或稍后出现,轻微时行走缓慢,两腿分开,易倾跌;进一步可出现行动和站立严重困难,甚至不能在床上翻身。可有痉挛性麻痹症状,伴腱反射亢进等锥体束征。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吮吸及强握等原始反射,还可呈现类似震颤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征象。尿失禁在早期发生,严重时病患会出现大便失禁。
交通性脑积水的影像学检查特点
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脑室扩张,以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最明显,蛛网膜下腔缩窄。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1.经颅多普勒显示颅内大动脉搏动性增高。
2.MR相位对比成像显示导水管内脑脊液流量增大,可达到正常人的10倍,且流速增快;第四脑室出口处脑脊液流速较慢。枕大孔处的脑脊液流量为正常的1/2,上矢状窦内静脉流量减少1/3。枕大孔处脑脊液搏动反映了收缩期颅内动脉搏动情况,而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搏动是收缩期脑扩张的结果。
3.采用磁共振DTI成像技术。
病例3:小儿早期脑积水利用DTI技术的诊断
女,9岁,主因记忆力下降就诊
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为临床提供影像信息;DTI技术可以直观显示脑室周围神经纤维束的走行改变;CSF电影成像及CSF流速分析,能多方位全面直观、无创伤性显示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可提早发现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为外科手术提供了重要信息。
详细解剖参考DTI神经纤维束结构与功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