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瓷娃娃”?它是形容患有成骨不全症的患儿,这类患儿的骨骼像玻璃一样脆弱,在轻微外力下就容易发生骨折。成骨不全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本期好医声每日科普,我们邀请到重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朱岷带大家认识成骨不全症。
专家介绍
朱岷,重庆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方向: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
什么是成骨不全?
朱岷介绍,成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属于罕见病中的一种,表型多样。成骨不全又被称为脆骨病、瓷娃娃。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导致成骨不全的主要原因是骨基质蛋白I型胶原(typeIcollagen)编码基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缺陷。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成骨不全
“成骨不全目前可分为二十多种类型,约90%的成骨不全是I-IV型,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起病的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骨骼畸形逐渐加重,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制,严重的患儿无法活动,需要借助轮椅。”朱岷说,除骨骼的病变外,成骨不全还可以有其他多个方面的表现,如蓝巩膜、身材矮小、肌腱和韧带松弛、反复肺炎、肺发育不良、肺心病、心脏病、牙釉质发育不全、耳聋、大头畸形、脑积水等等。肺和心血管的异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严重的患者可在轻微创伤或无创伤的情况下出现全身多处的骨折,病情最严重的成骨不全婴儿可出现子宫内死亡。轻型成骨不全患者可能只表现为早发型骨质疏松或严重的绝经后骨质疏松。
成骨不全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
朱岷表示,成骨不全危害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该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法仅为对症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率、改善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朱岷说,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致残率,减轻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那么,成骨不全症应该如何预防呢?朱岷指出,有效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有益于成骨不全家庭的优生优育。部分成骨不全患儿在妊娠中、晚期B超检查中有可能发现。
对此,朱岷提醒,曾经育有成骨不全患儿的夫妇,或夫妻一方或双方为成骨不全患者,建议行产前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目前成骨不全的产前诊断需通过羊膜穿刺获得胎儿基因组DNA样本。羊膜穿刺有3个时机:妊娠第11~13周取绒毛组织;或妊娠第16~24周取羊水细胞;或妊娠第23周后取脐血。建议医院妇产科行羊膜穿刺,尽早获得胎儿基因组DNA样本,进行基因诊断。
▼大家都在看▼《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实的通知(全文)到年川渝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健康科普丨2型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及温馨提示(版)健康科普丨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