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首都医科医院-叶迅教授-年轻脑血管外科医生的成长
01专家简介TITTLE叶迅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助理。
年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及基础研究。期间先后在澳大利亚alfred医院和美国Barrow神经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目前担任: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介入血分会复合手术学组委员;ChineseNeurosurgicalJournal杂志审稿人;北京市“神经系统3D打印临床医学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之一,近年发表论文30余篇,SIC收录13篇,参与编著6部,副主译《烟雾病的诊断和治疗》。
02访谈内容TITTLES主持人-栗子
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年轻脑血管外科医生的成长,首先我们谈一下年轻脑血管外科医生应该如何成长呢?
叶迅教授
脑血管外科作为神经外科里的一个亚专业,尤其开颅手术相对来讲是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对一个脑血管外科医生来讲,首先要掌握好神经外科的基础、显微技术基础,包括一些常规的肿瘤入路,尤其是一些颅底的比较复杂的入路,需要有较好的知识。在处理一些急诊的动脉瘤的时候,技术比较扎实的时候应对一些比较突发的情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是不要局限于外科的开刀,在现在介入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掌握好介入的技术,还有一些是缺血的血管外科技术,包括血运重建和颈动脉剥脱的一些技术,在我们处理一些复杂动脉瘤的时候都会运用到。对于一个年轻脑血管外科医生来讲,我觉得需要掌握神经外科比较全面的技术以后,才能成为比较合格的或优秀的脑血管外科医生。
主持人-栗子
请问叶老师,曾经的你是如何成长的呢?
叶迅教授
我自己比较幸运,因医院上的研究生,然后研究生毕医院工作。医院医院来讲,作为国内比较大的神经外科培训中心,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各个亚专业。从住院医师培训到主治培训,我在各个亚专业进行了轮转,将近十年的时间轮转完以后,最后才确定在脑血管病亚专业继续专攻脑血管外科。
主持人-栗子
请问叶老师,脑血管外科医生应该如何培养呢?常规培养周期多久比较合适?应该如何加速培养?
叶迅教授
对于脑血管外科医生如何培养,我刚才说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作为一个亚专业来讲,脑血管外科更加注重是常规手术的能力;第二个,常见的一些动脉瘤基本都需要通过颅底的入路去解决,要掌握常见的各种颅底入路,这对于处理一些前循环、后循环的动脉瘤是非常有必要的。
常规的医院都不太一样,对医院来讲可能培养的周期会偏长一些,要求更加扎实一些。整个周期从住院医培训到主治下来可能需要7年到10年的时间,才能独立成为一个脑血管外科医生。
主持人-栗子
请问叶老师,贵团队在培养脑血管外科医生方面有哪些经验分享?
叶迅教授
现在对于脑血管外科,大家都更加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因为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对脑血管外科不能片面地理解成只是开颅一个方面,血管病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比如介入手术。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各个方面的培训,包括出血和缺血,技术方面包括开颅手术,也有介入手术的培养。
对于我们病房那些年轻医生,他们早期都会掌握介入造影、栓塞这些技术,在开颅方面也要尽快掌握出血的比如动脉瘤,常规手术的训练以及一些介入方面和缺血方面,像烟雾病、剥脱技术,在后期技术会比较扎实。在北大国际病区的条件是年轻的医生能够掌握这三门技术。
主持人-栗子
当时是什么原因让您从医,并且选择神经外科作为深耕的领域呢?这是您的梦想吗?
叶迅教授
其实也不是梦想,我们家没有没有太多学医的背景或者里氛围熏陶,我是觉得当医生是比较值得尊敬的一个职业,当时高考选择了学医、学药或者当教师,没有很明显的从小致力于要当个神经外科医生。可能有的家庭亲戚或者父辈从事医生或外科医生,可能有这种梦想。我个人是懵懵懂懂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至于选择神经外科也是大学毕业以后考研究生时觉得神经外科在外科里是比较有挑战的一个学科,尤其觉得大脑是很神秘的,操作也很精细,当时觉得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亚专业。
主持人-栗子
您觉得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呢?
叶迅教授
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前提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作为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的前提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作为医生,我觉得最重要的特质首先是心怀仁心,仁心仁术其实不是一个空话,外科技术很多时候是把双刃剑,掌握了这门技术后,有时候运用不当,或者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考虑病人最重要的权益,病人有没有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首先要具备的是医生的仁心,一切要以病人的角度去考虑。
第二,是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周期是很长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辛苦,尤其在住院医和主治的阶段,值班的强度、急诊的压力是很大的。培训周期相对其他的外科要长一些,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压力和辛苦,而获得收入及认可是不成比例的,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
主持人-栗子
在您遇到的诸多病例中,有没有让您非常难忘的病例?
叶迅教授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一辈子要记住的病例其实都是失败的病例或者不完美的病例,即便是很复杂的病例,但做的很完美,当时可能会记忆犹新,但是过段时间可能就会忘掉。这也是敦促自己去记住这些教训经验,避免以后行医的过程中再次发生。
版权声明
神外世界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神外世界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既往回顾
专访北京医院一王嵘教授一烟雾病手术的现状及未来专访医院-陈晓雷教授-导航引导下神经内镜导引器辅助脑室内肿瘤切除专访北京医院-张亚卓教授-现代神经内镜技术的创新发展
医院医院-贾栋教授-中后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专访医院-高宇飞教授-吉林省内镜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医院-马翔宇教授-看得更清,创伤更小——单纯内镜下mvd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专医院-张军臣教授-脑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的特点与治疗医院-刘志雄教授-显微镜、神经内镜、显微外视镜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医院-刘庆教授-如何实现垂体腺瘤手术的真正微创专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医院-张宏伟教授-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专访中国医院-吴鹏飞教授-颅底手术:血管及神经的保护策略及体会专访北京医院-刘丕楠教授-颅底重建技术在经鼻内镜手术中的应医院-马驰原教授-3D打印技术在神经内镜教学中的应医院-佟小光教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现状及展望专访海军医院-陈菊祥教授-脑干肿瘤的诊治策略医院-丰育功教授-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夹闭技术与疗效分析专访首都医科医院-汪阳教授-造影机器人给我们带来什么医院-周良学教授-脑积水诊治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专访北医三院-王涛教授-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专访上海冬雷医院-宋冬雷教授-神经介入新技术之密网支架完
神外世界专家访谈戳“阅读原文”下载APP看千部大脑真实手术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