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偶得需要时常感恩还能健康的活着

最近因为在接触几个妇科诊所,研究产后修复盆底肌子宫修复的一些治疗项目,我在狂翻盆底肌生物电刺激/超声修复盆底肌/子宫的临床文献,在众多文献当中昨天看到一篇文献,看到第二段就想流泪。文献的名字叫做《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年8月30日发表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36卷第16期,文献作者均来自重庆医院。我知道你们可能不太明白文献标题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也不明白什么叫做“神经源性膀胱”,所以我百度了一下。神经源性膀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其主要症状包括: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1)下尿路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2)性功能障碍症状:生殖器区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异常、射精异常、性欲减退等。2.其他症状除排尿症状外,可伴有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肢体瘫痪等。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些名词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这么想,但是看到摘要我触目惊心。“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研究对象为年8月到年8月来我科就诊,确诊为脊髓损伤并伴有神经源性膀胱表现的患者36例,均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伴尿失禁,来我科就诊时处于留置导尿状态。“那么这36个患者多大年纪呢——”治疗组18例,年龄24-55岁(38.7加减11.2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不完全性损伤5例,完全性损伤3例;损伤节段:颈段9例,胸段5例,腰段4例对照组18例,年龄25-54(36.6加减13.5)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不完全性损伤16例,完全性损伤2例;损伤节段:颈段8例,胸段4例,腰段6例

        

这36个患者仅仅是重庆医院一年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不完全统计,因为还有部分患者受制于排除标准没有纳入这个试验。

        

患者的年纪真的比我想象的更加年轻,55岁的年纪比我的母亲还要年轻几岁,24岁的年纪比我还小接近10岁,在看到这个文献之前尿失禁和尿潴留这些名词可能在我的概念里都是和一些常年卧床的老年人有关系。我真的看到24岁很想哭,文献冷冰冰的文字后面是好几个年轻人的面庞。根据百度百科,造成神经源性膀胱的因素有——“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1.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压力正常的脑积水、脑瘫、智力障碍、基底节病变、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等。2.外周神经系统因素糖尿病、酗酒、药物滥用,其他不常见的神经病变:卟啉病,结节病。3.感染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机型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带状疱疹、人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脊髓灰质炎、梅毒及结核病等。4.医源性因素脊柱手术、根治性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区域脊髓麻醉等。5.其他因素Hinman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等。”橙色标亮的几个因素离我们并不遥远,善待我们的腰、不要大吃大喝或不规律饮食,因为椎间盘病变和糖尿病可能会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奋斗到退休的时候我们是想安享晚年,而不是像上图这样带着导尿袋活着。真的没有危言耸听,看看这篇摘要,文献里那36例患者都是“留置导尿”状态啊。如果这篇文章看过之后能令你心生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珍惜健康的每一天,那这字就不白写了。感恩上苍,我还健康的活着,拥有健康我已是少数幸运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xtnjs/8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