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足尖着地是脑瘫吗

 有很多家长因为宝宝有足尖着地的表现,担心宝宝有脑瘫的可能。为此到处求医,有的孩子接受了药物、仪器等很多治疗方法,遭受了痛苦。在这些有足尖着地表现的宝宝中,有些是异常的,也有些是正常的。

生理性表现:常见于4-6月龄小婴儿,表现如下:

4个月:扶持立位时两下肢仍呈屈曲位,偶尔可见足尖站立的状态

5个月:两下肢负荷体重的能力增强,稍加扶持即可站立。两下肢伸展如柱状,可负荷体重1-2分钟,仍可以有足尖站立的状态

6个月:扶持立位时两下肢可负荷体重,扶持立位可有跳跃动作,足尖站立状态逐渐消失。

病理性表现:多为持续的、难以缓解的尖足表现,可合并下肢交叉,严重的呈现“剪刀步”样表现。

病理性尖足往往与母孕期或新生儿期小儿脑部疾患有关。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积水,颅内出血等等。必须提到的是,病理性尖足也是脑瘫的常见临床症状,由于腓肠肌、比目鱼肌痉挛往往致使踝关节跖屈而背屈不全,足跟不能正常着地而产生尖足畸形。病理性尖足长期存在可继发双下肢不等长、踝关节挛缩畸形、骨盆倾斜、脊柱侧弯、膝反张等问题。故病理性尖足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如何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区别,可以检查足背屈角的方法:

做法是:扶住婴儿的腿伸直,使足背屈向小腿,用手掌压足底,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为足背屈角。正常为70度或小于70度,脑瘫儿为大于70度,经常为90度。应注意检查时是在宝宝的下肢放松时进行。有医生做过研究,观察位足月出生的正常儿,从3-4个月开始检查是否有足尖着地现象,同时检查足背屈角,并观察婴儿的运动发育。结果是:23%的婴儿在4-10月中有足尖着地现象,但这些婴儿足背屈角均小于70度,运动发育也全部正常。

如何避免脚尖走路?

1.我们扶着宝宝腋下站立时,可将手适当往下放一些,稍微给个垂直向正下方的力,或者孩子自己扶物站立时助其调整手扶高度至齐胸水平,往往就可以把脚放平了。

2.日常生活中,可轻揉小腿后侧肌群,以放松小腿三头肌

3.避免局部刺激的互动方式,如挠痒痒,戳脚心等。以免引起局部肌张力增高强化尖足模式

4.避免在宝宝情绪激动时练习站立

5.避免在宝宝站立时,让其抓握过远或过高的玩具

6.尽量避免使用学步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xtnjs/8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