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身体方面:小孩抽动症症状如果频发,会使孩子的躯体疲倦,如果频繁的眨眼,可导致眼睑充血红肿;如果点头或是摇头过多,可能会造成孩子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有的伴有头疼、腹痛、小便不禁等;有的伴有自残行为。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2、心理方面:如果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心理方面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因为孩子自身的怪异行为容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因此导致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给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3、学习方面:抽动症的患儿,因为身体不适,所以注意力也不能够集中,进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未来发展。
4、生活方面:病情严重的抽动症患儿,病症会影响到生活,如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包括忍不住的咒骂,影响孩子心智发展不敢接触社会。
经过刘弼臣刘昌艺教授多年上万抽动症病例,发现内心敏感的儿童,患有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咳嗽哮喘等容易得上抽动症。目前孩子作业压力大,家长老师要求严格,敏感儿童抗压能力差很容易患上此病。
刘弼臣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
刘弼臣为北京医院教授,从医数十年,对中医理论造谐深厚,善于继承和融汇历代医家之长,对钱乙、万密斋学术思想尤为重视,对五脏证治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探索,逐步形成了“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体系,在治疗小儿疑难病抽动—秽语综合征过程中,以“风痰”论治独具巧思。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1.创立病名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不自主的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性抽动,中医文献虽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内经》中已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刘老根据“风胜则动”的原则,认为无论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均统称为“风”。而风的特性是流动急速,容易激荡,变化快,或上或下,所以临床上每当一组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时又出现另一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抽动症状,这与“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有关。
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素有“阳常有全,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肺常不足,心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等生理特性,无论感受外邪还是饮食不调,或是情志不调、衣被过暖皆可生热化燥,伤及脏腑之阴,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无论何脏受累,最终责之于肝。肝亢日久,则累及它脏,如肝木旺则伐脾土,故出现四肢的局部抽动,挺胸鼓肚、噘嘴、颜面肌的抽动等;波及心经,则表现为伸舌、健忘、精神不集中、烦躁易怒、疑虑等;累及肺经,则表现耸鼻、喉中出声等症状。刘老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结合本病的证候特点,创立了“肝风证”病名。
2.病机分析
刘老根据本病为身体不同部位的抽动伴有喉间怪鸣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是“风痰”作祟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故小儿一切抽动、抽搐动摇、震颤、挛急毕属于风,是风气偏胜所致,该病是风从内生而起,属内风范畴,但内风病证甚广,如心火暴盛,肝亢冲逆,脾虚木亢,肾水不足,均可导致阴陷于下,阳亢于上,风动化火,痰壅蔽窍,血随气逆,横窜经络,形成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与心、肝、脾、肾四经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
刘老认为痰属病理产物,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素之一,诸多疑难杂症每责之于痰,故有“怪病责之于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风与痰在病理方面关系甚为密切,往往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薰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既可因风而生痰,亦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致搐搦瘛瘲;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病机变化。
3.确立疏肝调肺法
刘老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多伴有鼻腔不利、鼻粘膜发红、鼻塞痛痒、鼻流浊涕,以及咽喉不利、咽部干痛或红肿等鼻咽部症状,而且感受外邪后症状加重。因此,刘老认为TS为肝风证,主要为风痰作祟。传统多采用平肝熄风、镇静止抽之法,但不能每每奏效,他主张既要平肝熄风,也要疏风通窍,另外,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感受外邪有密切关系,为风痰鼓动外风引动内风,所以提倡肝肺同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刘老认为阴主柔静,阳主躁动,守使相依,则阴阳协调,病何从来?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又因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肺属金,为清净之腑,一旦风痰互结,风痰鼓动,往往阳亢无制,出现刚躁制掣动。另外,肝风易于化火,木火刑金则出现金鸣异常,形声不止。尤其肺为娇脏,若感受外风,亦能引动内风而加重病情,往往易伤而难调。古代医家早有“娇肺遭伤不易愈”的明训,所以TS一旦形成,病情起伏不定,治疗难以速效,若仅强制镇定,非独不能治,反而反复无常。刘老根据临床表现创立了熄风静宁汤,灵活选用辛荑、苍耳子疏风通窍治耸鼻;菊花清热明目,以治皱眉眨眼;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治摇头、扭颈;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治四肢抽动;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治腹部挛急抽动;蝉衣、僵蚕疏风清热利咽,治喉中异常发声;半夏、石菖蒲、郁金豁痰开窍,以疗秽语。
4.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认为,TS的发生与肝肺二经失调有着密切关系。刘老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大部分患儿往往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上呼吸道慢性病灶,而病情又随着这些慢性病变的轻重而变化,因感冒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平时应加强锻炼,预防感冒,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如学习紧张、负担过重、沉湎于电视及游戏机、睡眠不足、过度劳累,患病后得不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理解都可导致症状的反复或加重。因此,应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刘昌艺教授儿科泰斗刘弼臣之子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儿科各种疑难病症,如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脑积水、脑瘫、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肾炎以及小儿肺炎、气管炎、哮喘、脾胃病等。业绩被录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世纪专家》、《中国人才辞典》等多部辞书。现兼任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传媒网客座教授、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专家、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中国现代医学论坛》兼职编辑等。央视、北京电视台约有专访和报道。
“弼臣儿医”“弼臣堂”“弼臣儿护”隶属北京弼臣儿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系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中国九大终身教授之一,少阳学说及儿科调肺学派创始人,唯一业内公认的儿科泰斗-东方小儿王刘弼臣教授嫡传品牌,由、刘文博、刘路遥先生等人运维,以刘氏(臣字门)中医儿科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为核心,匹配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通过直播、遥诊、教学、交流、分享等互动方式,达到为全国的家长群体提供伴随终身的“传播真学术,康养治未病,保健成习惯,养生从小抓”的中医保健知识传播、教学等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