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草长莺飞的四月,上海正安聚友会学习中医的热情也如春日之草迅长。4月26日上海第二期家庭医生计划“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专题讲座”在徐汇举行。
还有朋友带来了春饼与大家一起分享,既享美食又学针灸。
下午2:00准时开讲,33名会员参加了本次学习,主讲人宋海儒老师义务为大家授课,他自称是非专业的北派正统中医,宋老师声音洪亮饱满,即使不用扩音器整个房间都能听到。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初学中医的人没有半点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人的常见病,患者不乏年轻群体。宋老师把腰痛分两类。
符合第二种腰椎痛—背部中间脊柱问题的即可用这种针灸方法治疗,只需找到三个穴位,后溪穴、足三里、足临泣。关键是要找准这三个穴位。
后溪穴:手掌握拳,在手掌中线与小指外侧交汇处。
足三里:
沿小腿胫骨上从下往上摸,在突起处,胫骨外侧与肌肉之间可摸到凹陷的缝隙即是足三里穴。
足临泣:
足临泣穴在脚的第四与第五趾之间,拉小脚趾有一根筋会翘起,在翘起的筋外侧即是足临泣穴。
接下来讲一下针灸用具及基本方法:现代科技使针灸更为便利,有了一次性针具,用之前洗净手,拆开包装,让病人平躺,找准穴位轻拍进去,这样可减轻患者疼痛,然后依次插入穴道(没有先后顺序)。宋老师有个三字要诀:“下针稳,拍针快,推针直,”插入半寸到一寸。
在现场有三位会友享受了宋老师的现场治疗。而且勇敢的朋友还自己或相互做了尝试。正安聚友会的志愿者会客观跟踪记录三位被扎朋友的治疗效果。也将作为我们的记录案例之一。
六个穴位的针下完记时20—30分钟。
拔针方法:
拔针时要直进直出,快到皮肤时稍微停顿,然后轻轻拔出,拔出后用手请按。(若有轻微出血不用紧张)重要的是敢于尝试下针。如果实在不敢,宋老师还介绍了艾灸的方法,隔姜(姜上扎针孔)灸足三里和足临泣穴。
做完针灸的注意事项:
最好隔天针灸一次,针灸多少都会消耗气血,隔天针灸更有利于气血回复,针灸疗程的效果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会逐步达到健康水准。注意不要吃辣椒、麻油、酒,忌房事,因为这些行为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不利于针灸效果,另外预后可服中药桂附地黄丸(建议同仁堂)调理。
大约五点钟结束了这次腰椎间盘突出针灸治疗专题讲座。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下午。
(备注:本文为技术分享帖,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操作。腰突咨询,请加)
上海人文记录小组:蒹葭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