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病,痴呆诊断分型较多,多数都为不可逆型痴呆,但有一种痴呆,经过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可以逆转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病例:患者高某,男,79岁,因"进行性记忆力下降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逐渐出现反应迟钝,不爱说话,理解力差,伴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双下肢沉重感,偶有尿急、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病史。
入院后完善检查:MMSE量表评分;19分。蒙特利尔量表评分:10分。P事件相关电位:轻-中度异常。头颅MRI+DWI+SWI:右侧放射冠区软化灶,双侧侧脑室前角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SWI示右侧放射冠区微出血灶可能。
经过仔细阅片,发现该头颅MRI提示脑室扩大、脑沟不均匀加深,双侧Evans指数0.3,且存在DESH征象。结合症状及辅助检查,考虑正常颅压脑积水。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后,予以腰穿行脑脊液放液30ml。
治疗后患者主动交流活动增多,自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行动较前灵活,反应较前灵敏。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评估:1)认知障碍评估:MMSE量表评分:23分(增加4分)。蒙特利尔量表评分:13分(增加3分)。2)步态障碍评估:10m行走试验改善率48.8%(放脑脊液前21.5s→放脑脊液后11s)。临床观察及量表评估均支持正常颅压脑积水诊断。
脑脊液放液试验前-量表评分
脑脊液放液试验后-量表评分
脑脊液放液试验前10米步行试验
脑脊液放液试验后10米步行试验
科普一下:正常颅压脑积水(NPH)又称可逆性痴呆:指以步态不稳、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脑脊液压力测定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循环异常为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NPH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继发性NPH(sNPH),常继发于有明确的病因的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炎等疾病;第二类是特发性NPH(iNPH),临床中无明确的病因,多见于老年人,缓慢进展。除了三联征外,iNPH患者尚可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眩晕、睡眠时间延长、帕金森样震颤和性功能障碍等。经过规范的术前评估,脑脊液分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NPH是一种可治疗、可逆转的疾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是诊断iNPH的必备条件,早期通过脑脊液分流手术治疗可以让患者完全恢复到正常生活。但这类疾病很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症。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患者的病情将不可逆转。因此,NP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我院重点专科,医院指导下,由优秀中青年医师组建而成。科室医务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医德优良、专业技术精湛。全科医护共计23人,医疗组7人,护理组12人,医技组4人。医疗组含医学硕士3人,医学本科4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
科室设备先进,配备了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床旁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美国尼高力神经诱发电位/肌电图仪、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美国尼高力64导/导视频脑电图监测仪、尼高力动态脑电图仪、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仪、激光-超声波溶栓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可以完成脑/脊髓CT,脑/脊髓MRI,头颈部血管CTA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动态脑电图监测、TCD检查,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等神经专科检查。
我科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开展了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复位治疗;开展神经量表测评;睡眠呼吸监测;儿童癫痫生酮饮食治疗;64导床旁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导颅内电极床旁视频脑电图监测;开展激光-超声波溶栓治疗、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空气压力波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脑电/肌电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