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医院}谢国强,肖学谦
梗阻性脑积水作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是各种原因在造成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导致脑脊液过多的积聚、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治疗策略和方法较多,尤其以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V-PShunts)成为主流。但因分流组件系统机械故障及终生佩带的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成为神经外科专业技术中失败率最高的手术方式。随着神经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微侵袭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ThirdVentriculostomy,ETV)优势凸显,已经成为了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但精准的术前评估诊断、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选择和全面的围手术期管理成是脑积水临床诊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陕医院神经外科已成功开展脑积水之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近日在原有内镜技术之上再上台阶,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内占位活检术、脑室内脉络丛电灼术同步实施,正所谓“一石三鸟”。
患者女性,54岁,以“间断性头晕伴视物模糊1月”于年12月8日入院,头颅MRI检查提示“脑室系统扩大,双侧脑室额角周围间质水肿”。
为进一步鉴别脑积水类型,行磁共振3DFIESTA序列检查可见三脑室、侧脑室扩大明显,中脑导水管下口阻塞、三脑室底受压下陷,诊断梗阻性脑积水。
术前各项准备及评估工作完成后,经肖三潮主任组织科室讨论并制定脑室镜微创治疗方案。年12月11日,由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谢国强、肖学谦副主任医师顺利实施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术、三脑室内病变组织活检术及双侧侧脑室内脉络丛电灼术。手术切口位于右侧额部,长约3cm,颅骨钻孔直径只有1cm大小,操作在脑室镜监视下进行。
进入第三脑室后,见基底动脉分叉前方与鞍背接近、后方动脉血管密集,操作空间非常狭小、难度系数较大,稍有不慎引起动脉性血管损伤出血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对手术医生的内镜技术和掌控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经过术中精细操作,基底动脉分叉前方及后方均一次性成功造瘘,瘘口扩大至直径6mm大小,与脑室外脑脊液循环顺利沟通,且无任何出血发生。
镜头转向三脑室后方,可见侧壁灰白样组织,顺利取得部分组织送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后续治疗。
为进一步患者脑积水症状、减少脑脊液分泌,脑室镜撤入侧脑室,行脉络丛组织电灼术,并通过穿孔透明隔电灼左侧脑室体部部分脉络丛。
手术历时26分钟,先后成功完成了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脑室内占位活检术、脑室内脉络丛电灼术,术中近乎零出血,达到了真正的内镜微侵袭治疗。术后患者头晕及双眼视物模糊正在均得到了缓解,目前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术后病理结果考虑低级别胶质瘤。建议患者进一步放疗及化疗。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目前公认的微创手术,与传统的V-P分流术相比,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优势明显,已成为非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有以下优势:
1.无分流管等异物植入,可以避免感染、分流管堵塞导致的分流术失败。
2.更符合脑脊液循环正常生理状态,可有效维持颅内压力平衡和脑脊液的生理功能,不会产生脑脊液过度引流。
3.对于儿童脑积水,不受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多次换管手术的痛苦。
4.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一般30分钟左右),手术创伤小,费用低。
作者简介
谢国强
谢国强,副主任医师,陕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外科学在读博士,咸阳市级新世纪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咸阳市数字神经外科及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外科专业分会会员,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急诊创伤重症委员会常委委员,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杂志青年编委、JournalofNeurosciencesinRuralPractice审稿人。
肖学谦
肖学谦,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陕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外科专业分会会员,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会员,陕西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神外世界专家访谈扫码一元秒杀更多好书点击此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