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很多宝宝因为踮脚走路来我们康复科门诊就诊。踮着脚尖走路,也是我们医学常说的尖足范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尖足
正常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尖足,一般4~5个月龄婴儿和10月龄婴儿最容易出现。1岁以上孩子老爱踮脚走路多见于触觉敏感的儿童。这部分儿童站立时足跟着地,行走时有时脚跟着地,有时踮着脚走路。
病理性尖足
病理性尖足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孩子年龄越大症状会越明显。病理性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
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尖足?
生理性尖足儿童一般出生情况好,生长发育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
小月龄婴儿扶站时家长稍微用一点点压力孩子脚掌就能放平,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平躺的孩子脚掌轻轻往上推,脚掌和小腿的夹角能推到60-70度角且没有明显抵抗则是属于生理性尖足。
对于1岁以上孩子,可以把孩子抱起,然后让他站在平整的地面上或木凳上,若是孩子很快就能足跟着地则说明是生理性尖足。也可以让他(她)上上楼梯,观察上楼梯时足跟是否能够着地。
若是持续的尖足,下肢肌张力异常,脚掌和小腿的夹角大于70度且抵抗明显,则考虑病理性尖足。
生理性尖足最大的罪魁祸首
学步车是生理性尖足最大的罪魁祸首。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站在学步车上,就像被什么东西拎着一样,垫着脚到处转来转去,养成了用脚尖走路的习惯。
如何处理?
小月龄宝宝生理性尖足不用特别处理。能够独立行走的孩子若是明显的垫着脚走路可以通过多爬山,踩斜板等方法改善。
病理性尖足则建议专科诊治。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