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前评估在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年1月至年5月收治INPH患者26例,术前给予腰大池置管,均进行脑脊液引流试验(Tap试验);对Tap试验有效的患者,进行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定压试验(通过腰大池置管调整颅内压高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从而确定分流管压力),决定是否手术及选择多少压力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26例患者中,20例术前评估有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不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1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7个月再次出现不适症状,将可调压分流泵再调整后症状改善;1例因术后感染死亡。
结论对INPH通过腰大池置管进行Tap试验和定压试验的术前评估,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在INPH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INPH)多见于老年人,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相对正常的脑积水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小便失禁等[1,2]。目前,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但效果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自年1月至年5月对拟行分流术的26例INPH患者术前腰大池置管进行Tap试验和定压试验评估,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5.5±4.8)岁。步态不稳22例,反应迟钝16例,小便障碍12例。
入选标准:
①具有INPH三主症(认知障碍,步态不稳,小便障碍)中的至少2种症状;
②头颅CT或MRI证实为交通性脑积水,Evans指数(额角最大宽度/双顶最大径)≥0.3,且显示脑室周边有间质性水肿征象;
③腰椎穿刺术测颅内压正常;
④排除单纯帕金森病、其他痴呆及使用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患者。
1.2术前评估方法
在腰3-4或腰4-5给予置管,外接可控性引流管,用高度及开关可控制颅内压及脑脊液引流量,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置管同时记录患者的颅内压初始值,并常规留取脑脊液行生化、常规检查。
腰大池置管当天,行脑脊液引流试验(Tap试验)。一般缓慢放出脑脊液30ml左右,关闭腰大池引流管。第二天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有无减轻,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再进行后续评估。
第二天观察证实Tap试验无效的患者,可根据引流管高度再次测定颅内压,再次放出脑脊液进行2次Tap试验,若患者临床症状仍无改善,则认为患者不宜行分流术。
对Tap试验有效的患者,每天清晨7点及晚间20点开始给予固定高度压力(用引流管高度控制,颅内压设置为置管时初测压力减少10%)下引流脑脊液1h,从早晨8点及晚间21点开始关闭引流管,引流袋可随身携带,并使患者正常日常活动,观察其症状变化。每天早10点同患者交流,观察其反应、走路情况,询问小便情况是否得到改善,每调整一压力值观察2d。
对症状改善明显的患者,连续定时定压引流观察2d,无不良反应,可进行分流术。对症状改善效果欠佳的患者,将引流控制压力再降低初压的10%,继续每天定时定压放出脑脊液并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得出患者颅内压的最佳状态。一般腰大池置管可行10d左右留置评估。
1.3评估标准
从患者言语和反应、走路步态和灵活性、小便有无失禁等3方面进行评估。患者3方面都有改善,并接近正常或原有症状均改善,视为改善满意;患者有任何一项有改善但症状改善不完全,视为部分改善;患者病情无好转也无加重,视为无变化;患者有新症状出现或以上3方面任何一项加重,视为症状加重。
2结果
2.1术前评估结果
16例患者一次Tap试验有效;10例二次Tap试验患者中,4例有效,6例无效。将20例Tap试验有效的患者进一步定压试验,每次下调患者初始颅内压的10%,对症状改善满意、症状无变化、症状加重即终止实验,部分好转继续下调颅内压进行实验;10例进行1次定压,5例进行2次定压,5例进行3次定压。13例患者症状改善满意后行分流术,7例患者症状部分改善后行分流术。
2.2手术效果
术后随访1年,19例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7个月再次出现不适症状,将可调压分流泵再调整后症状改善;1例因术后感染死亡。
3讨论
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目的是建立新的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脑脊液蓄积,是目前最常用的脑积水治疗方法,但往往因为一些并发症,使手术失败。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分流管堵塞、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等,并且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2%-44%。分流过度或不足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评估不足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流管压力过低,会出现分流过度,短期内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长时间分流过度,则出现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甚至硬膜下血肿机化。分流管压力过高,则会出现分流不足,患者症状改善不佳。INPH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脑室扩大、积水同时可能伴有其他脑功能衰退疾病,分流术后是否有效,或手术选择什么样的压力,往往困扰着临床医生,术前评估不足,往往手术失败,有人甚至对INPH分流术提出了质疑。
Tap试验是脑积水分流术前很好的一种评估方法,特别在以老年人多发的INPH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意义。在脑积水术前进行Tap试验已形成常规,它的有效与手术的成功已得到广泛认可。我们认为INPH的Tap试验尤其重要,因为这类患者以老年人多见,脑积水的临床症状即便是很典型,但也不能排除脑功能衰退的原因,换句话说即便是患者颅内压再降低,也不能改变目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INPH比一般脑积水的发病时间可能更长,在解除相对高颅内压后可能症状缓解较慢。所以Tap试验有效是能否进行分流术的前提,并且不能简单的一次Tap试验就排除手术治疗。我们对26例患者均进行Tap试验,并且对第一次Tap试验无效的10位患者进行二次Tap试验,最后我们对Tap试验有效的20例患者进行分流术准备,对2次Tap试验无效的6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
定压引流试验是脑积水分流不足或过度的重要评估方法。我们认为INPH较一般脑积水患者的异常颅内压范围小,没有精准的分流管压力评估,发生分流不足或过度的可能性就更大。我们对20例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腰大池置管后,定时定压引流脑脊液,颅内压设置为置管时初测压力减少10%,观察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者,可进行分流术;对症状改善效果欠佳者,再次降低颅内压10%观察评估,直到患者的最佳状态。在定压试验中,患者颅内压降低而患者的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加重时,分流管压力采取前一压力值,分流管压力应就高不就低,预防过度分流。
对于INPH患者术前评估时,我们虽然给予了定压的评估,即使普通分流管可达到手术要求,我们仍主张选用可调压分流管,一是临床上可调压分流管的优越性得到大家的认可;二是INPH患者的病情可能继续发展,很可能在患者分流术后一段时间,患者颅内压再次相对较高,需下调分流管的压力,缓解症状。我们随访中,有3例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后出现不适,给予体外下调压力后患者症状缓解。
总之,INPH的术前评估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只有科学的个体评估,准确地了解患者颅内与患者症状的关系,选择最为恰当的分流压力参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认为Tap试验和定压引流试验在INPH分流前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