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丨四神聪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四神聪(Sìshéngcōng)

经外奇穴

EX-HN1

神聪,经外奇穴名。出自《银海精微》。别名神聪四穴,四神聪,四穴。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布有枕大神经,耳颈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主治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健忘,失眠,头痛,眩晕,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头顶疼痛等。平刺0.5-0.8寸;可灸。

名称释义

神,神志;聪,聪明。能主治神志失调,耳目不聪等病症,故名神聪。

功能作用

清利头目,醒脑开窍。

定位

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取法:正坐仰靠位,先取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廓尖端连线的交叉点(百会),再从百会穴向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取穴。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颈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

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健忘,失眠,头痛,眩晕,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头顶疼痛等。

操作

针尖向百会穴方向或四周平刺0.5-0.8寸,针感局部胀麻,亦可在此穴成十字形透刺法,及从左向右透刺,及上往下透刺;灸1-3壮,或温灸3-5分钟。推拿可选用推揉、点、按等手法,按揉时力度要缓和、适中,每次施治时间为3-5分钟,每日2-3次即可。刮痧时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各刮30次,向前从百会刮到神庭,向后从百会刮至风府穴,向左右从百会刮至耳尖上。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脑积水,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癫痫,失眠,头风,眩晕,目眩,脱肛,脱发,脑溢血,脑血栓,急性腰扭伤,下肢疼痛,麻木,瘫痪,子宫脱垂,多尿,皮层性夜尿等。

研究表明,本穴可诱发皮质电位活动,改善脑供血,可用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肢体瘫痪等症,常配体针治疗。

配伍

配发际、虎口、太阳治头痛;配鼻交、印堂、虎口、当阳、发际、趾聚毛治眩晕;配承命、脊背之五、鬼哭治癫痫;配神门、三阴交治失眠;配曲池、合谷、足三里治半身不遂;配印堂、太阳、列缺穴治头目疾患;配人中、涌泉、丰隆治癫狂、痫证;配风池、角孙、水沟加对症取穴治病毒性脑炎后遗症;配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帕金森病;配合谷、太冲、三阴交治颈性眩晕;配百会治偏头痛;配通天、印堂、太冲、太溪治小儿多动症;配风池、太阳、合谷治脑震荡后遗症;配膻中、太阳、内关治夜尿;配肝俞、太冲、风池治肝阳上亢头顶痛;配安眠、耳穴神门、心点治失眠;配人中、合谷、内关治不省人事;配哑门、风池治大脑发育不全等。

功效

本穴位处督脉上,又邻膀胱经,督脉从脑户入络脑,膀胱经从巅顶入络脑,穴下为髓海,故本穴具良好的健脑益智,宁神之功。

本穴位居头顶,西医学认为可调整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可用于治疗癫痫、失眠、遗尿等病症,常配心俞、神门、太冲、三阴交等穴。

本穴居头顶,具清利头目、止痛止晕之功,常用于治疗各种头痛特别是头顶痛、眩晕等病症。

附注

原说位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今多据《太平圣惠方》定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

相关论述

《太平圣惠方》:“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

《针灸资生经》:“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去一寸。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左主如花,右主如果。针三分。”

《东医宝鉴》:“神聪四穴,在百会左右前后四面各相去一寸。主头风目眩,风痫狂乱。针入三分。”

《类经团翼》:“前神聪,去前顶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主治中风风痫。灸三壮。后神聪,去百会一寸。主治中风风痫。灸三壮。”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互联网。由天医传承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喜欢此文章请转发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js/8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