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残疾儿童
送教温暖人心
Mon
记录平凡中的伟大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本着“让残疾学生也能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大河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更有效、更有人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教育的孩子。
对于残疾学生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本学期送教上门活动,学校给残疾学生送去了彩笔、练习本、绘画本、积木、书本等学习用品以及衣服等生活补助。
Tue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
使命在心头,责任在肩头,为让重度残疾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也能接受义务教育,解决家长们急难愁盼的上学难的问题,学校针对“送教上门”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尊重家长的意愿,“一人一案”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有计划、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Wed
有一种付出叫无悔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家享受到教育的沐泽,老师们不惧风雪与烈阳,奔波在送教路上。爱心是送教教师必备的精神食粮,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送教前,每位教师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准备教学课程。送教活动中,老师们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专业的素养、恰当的教学手段,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引导。学生们每每看到老师的到来都开心万分,此情此景,令人泪目,面对如此懂事、温暖的学生,我们的心里也泛起阵阵涟漪。
在漫漫的送教之路上,我们有时也会失去耐心、产生退缩的心理,甚至怀疑自己。但是我们懂得教育是慢的艺术,虽起于辛劳,收于平淡,仍无悔付出,无私奉献。
Thu
有一种收获叫感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深研的书籍,送教的孩子情况各不相同。其中新颖是一名脑瘫儿,由于先天性脑积水,脑瘫脚残,不能正常行走,只得常年坐在爷爷给他制作的小车车上,导致今年年仅13岁的他已经有斤的体重。再加上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年迈的爷爷奶奶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在家照顾新颖的吃喝拉撒,在时间的冲刷下,孩子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发病也越来越频繁。为此,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专人专案,量身定制送教计划。知道孩子喜欢唱歌,我们的老师都会在现场教他唱歌,甚至陪同他一起唱歌;孩子也喜欢画画,我们为他买了绘画本以及彩笔;我们也为他买了积木,想让他逐渐萎缩的左手得到一定的训练。我们每次去,新颖都会咯咯地笑,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如初。
我们见到孩子的笑脸,听到孩子开心的笑声,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现在新颖进步多了,老师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新颖奶奶每每见到老师,都会激动地说:太感谢了,感谢你们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家长的话语见证了老师的付出、孩子的进步和家长的肯定。
Fri
有一种等待叫花开有声
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不宣,大爱无言。几年来我们不断在送教的征程中前行,不断在送教的路上甘为孺子牛,我们始终坚信每位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假以时日定会破土而出,或成参天大树,或开出最鲜艳的花朵。我们愿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一片白云、一蓑烟雨,一捧土壤,一路向暖,去呵护他们,去静候花开。
教育的本质就是“看见一个人”,尊重并接纳他的存在,发现并挖掘他的潜能。给特殊孩子送教不仅是送一种教学方式,更是送去老师们的关爱,让重度残疾的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使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大河小学的教师们将会义无反顾地把工作持续下去。
送教,爱在路上,我们在路上。
文案
文娟
编辑
陈宇李金彩
审核
滕元
审签
傅开国
往期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