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这就是中医的灵*了。
那么辩证又是什么呢?就是根据每个病人表面症状背后千丝万缕的细节,用阴阳、五行、六经的思维方式推论出病的原因。
有点玩文字游戏的味道了。什么时阴阳呢?什么时五行呢?什么是六经呢?这个后面谈到,我这里说几个例子,就能大概理解中医是怎么辩证思维的了。中西医治疗上,对疾病认识的区别了。
案例一:脑积水昏迷20多天
吴某,40岁,深圳人,酒后开车撞风后,头痛欲裂,西医院抢救,发现脑有血管瘤,开刀后,脑内不断产生积液,人昏迷不醒。西医的提取脑内积液的治疗方法是:从脊柱插入一根约5厘米的针管,引导脑部的水从针管流出,并同时输入各种抗菌,醒脑的针液。
医院,看到病人在被扎入针管的时候,实在痛苦不堪,本来是昏迷的,针管插进去的时候,全身抽搐,背往后弯,声嘶力竭,我不寒而栗!
痛苦,还能忍受,关键是,医院无法明确说清楚,什么时候才能醒来,什么时候,才不会再有脑积水。医院以往的处理办法是:在病人醒来后,从腹腔植入一条导管到大脑,长期佩戴,让大脑的积液不断的自动流到肠道。。。。。。
这就是目前西医对脑积水的处理办法了。
我了解情况后,仔细查问了病人的过往病情和现在情况,具体如下:
1、过往,一直怕风,爱喝酒,也一直有偏头痛,其他脏腑用西医指标检查是没有问题的。
2、进院做手术后,除了一直不能醒来外,明显怕冷,整天缩起身体。而且大便必须用开塞露,量少。
其他的细节已经无从知晓,因为病人昏迷,根本无法沟通。
但就是凭着这两点,我脑海里面已经形成了治疗思路了。
病人40多岁,没有其他内脏问题,但怕冷,而且长期头痛。这次突发血管瘤,并剧烈疼痛。就说明,病人本身的毛孔是一直被关闭的,就像一个不透气的皮囊,在喝酒和吹风受冷的情况下,皮囊内部不断发热,而皮囊却因为热胀冷缩收得更紧。热能 在原来的病灶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爆炸。
按理,中医用针灸的方法,是可以立刻止痛的,但既然应急用开刀的方法卸掉压力了,那么怎么处理这个积液呢?真的需要挂一个导管一辈子?
病人依然怕冷,还加上了大便不通,这很好办啦,让身体热起来,液体气化,发汗通毛窍,让多余的液体以汗液方式排出。同时打通大便,这样整个憋住的涨满的气囊就会松下来了。,
因为病人的脉搏弱小,我用了麻*附子细辛汤+小青龙+火麻仁,仅仅一剂药,病人拉出了进院以来, 那么多的大便,家里人形容,有足足一个脸盆那么多,随后,出了一身微汗。第二天,病人清醒来了。第三天无事出院。
肺主皮毛,和大肠相表里(以后会说到),出汗,大便同时从上下里外一起松开了皮囊,气压下来了,水没有了,人就清醒了,导管不用挂了,不用再插针导水了。
案例二:遇热则喘
我一位爱好中医的朋友,他爸爸每年的夏天,天气一热,就喘,家住四楼,没有电梯,每上一层,就要喘几分钟,结果,每天回家,走上四楼,要花半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医院百治无效。
朋友问我如何处理,我坚持让他自己大胆实践,他根据《伤寒论》里的“汗出而喘”这一个条文,定了麻杏石甘汤(麻*、石膏、杏仁、甘草),虽然他只学了很短的时间,我鼓励支持他小量用药实践。
结果好消息传来,此方一剂哮喘好了一半,上楼可以不用每层休息了,但是到了家,还是要站着休息10分钟,才能回过气来。
这个时候,我提示他,父亲很胖,肚子大大的,《伤寒论》里面有什么条文能启发?很快,他又增加了小承气汤(厚朴、枳实、大*)开方给父亲。结果第二天,电话告知,三年的热喘,一剂全部痊愈。
朋友对自己,对《伤寒论》惊讶不已!太神奇了!
大家看,同样是辩证,如果没有考虑病人本身胖这个特点,仅仅从症状上去辩证,虽然显效了,但是还是不能好。这也反过来说明,中医在辩证上的重要性。
两个案例,其实都是一个理,都是在上面,打开皮毛卸掉压力,而在下面通过放松肠道压力,排出大便而缓解下面冲上去的压力, ,一个是治疗的头痛、脑积水;一个是治疗咳喘。
但在细分上, 个案例是用热药去治疗的,第二个案例则以辛凉的药为主去治疗的。所以,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妙。
大家看,简单吧?神奇吧?科学吧?
这就是中医全局观思维,中医辩证的奇妙之处了。
上善古中医/大头叔叔
.10.8
大头叔叔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