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助推中医儿科专家:黄甡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治疗小儿发热咳喘、腹泻、遗尿、惊风、脑积水等,并善用内病外治疗法。
下方视频,点击观看他的故事
黄甡教授从医经历
世代祖传妇儿科,其曾祖父是清末的秀才。我们的老祖宗说“秀才学大夫”,当时曾祖父的表兄罗炳权在小儿科、妇科方面已经颇有造诣,于是曾祖父就跟罗炳权学习了妇儿科。
后来,黄教授的曾祖父在民国末年,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成为了遂州地区郭、徐、黄、白四大名医之“黄”。
教授的曾祖父42岁时,中年得子,就是教授的祖父,自小跟随曾祖父耳濡目染,学认字、学传统文化、学中医。
解放以后,年,全省中医考试,曾祖父和祖父“父子同场”,祖父考了全省第六名,曾祖父第十六名。
他们是河南省第一批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中医师。
黄祖父很快就被任命为河南省民权县卫协会干事,卫协会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卫生局局长,医院校进修,调到河南省卫协会秘书,一直从事妇科和儿科。
年妇儿分家之后,专门从事儿科工作。是医院儿科的创始人之一,同期郑金云老师也是创始人之一,第一任儿科主任。黄祖父是第三任儿科主任。
黄甡教授自小受家庭熏陶,培养了对中医浓厚的兴趣,毕业以后也是从事儿科。如果没有家传、没有祖传的氛围,对中医很多人不会达到如此的热爱。
儿科常见病及治疗理念
儿科疾病在临床上来讲,以呼吸病居多,消化病次之,杂病更次之。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中,呼吸道疾病大概占整个儿科门诊量的2/3。
这和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
其次就是消化道疾病的腹泻、厌食、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
再一个,肾脏类疾病也比较多。这和这些年的环境污染、饮食污染有关。比如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伤——紫癜肾,传染病引起的乙肝——乙肝肾,稍大一点女孩子的狼疮肾,还有现在人的糖尿病肾病——糖肾……
黄甡教授曾经做了8年的肾脏病研究。到儿科门诊以后,对儿科疾病的治疗,黄教授主张以中医为主。开展多种治疗方法。
比如小儿感冒,中医辨证之后开中医方剂。但是很多孩子拒绝吃中药。怎么办呢?
第二招就出来了,中药熬好以后用来洗澡——药浴就开展起来了。
有一些孩子从小就是黄大夫看病,但是从来没吃过黄大夫一口药,都是开完药拿回家一煮之后倒进洗澡盆……热水澡洗完之后,感冒发烧拉肚子之类的什么都好了。
所以说,药浴疗法其实是病号给提示的,是从实际疗效提示的。
接下来就是贴敷。
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上世纪94年95年的时候,有个病人叫安琪,得了一种肺炎,在河医大一附院住院治疗。住院用的是复达欣——当时最先进的抗生素,那时大概元一次,连用3个月,肺炎就是好不了,肺部有一块啰音不消失……
找到黄教授之后,黄教授用儿科前辈江老的方子,血竭、红藤、乳香、没药、白芥子五味药物,研粉调糊,敷到啰音处,不到一星期,花了不到元,这个啰音就消失得很干净。家长既感动又佩服。
从那以后,黄教授就把小儿贴敷疗法更多的用到临床上来。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看病不是单纯的开药方,不够全面。一个真正的中医,应该既要会开方,又要拿得起来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老百姓的话“针灸拔罐,病好一半”,一口药都不用吃,病就好一大半,这是不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呢?!
现在有很多医案,什么样的药治什么样的病,统统都一样,这就很不好。黄教授认为这样把中医最精华最传统的部分弄丢了。应该部这一部分拾起来,运用到临床上来,更好的造福子孙后代。
所以,黄教授从04年成立了小儿外治中心,相继把贴敷、推拿、针、灸、灌肠,结合现代西医的雾化,中药的熏洗,运用到临床上了。对小儿常见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这是黄甡教授这些年来一直在倡导的中医传统疗法
如何正确看待中医治病
第一个要从自身找矛盾。
中医发展到今天,许多东西,为什么老百姓不接受,不认可,甚至有一些院士认为它是伪科学……。说实话,中医有我们自身的毛病,自身的问题。
第一, 我们继承的不够。
一百多年以前,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医学,是中医。
但是在近一百多年以来,西医在中国越来越被群众所接受。
一个原因就是民国政府,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提出消灭中医,中医生存环境不好。解放以后,解放初50年代,仍然提出取消中医。
当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我们一定要努力挖掘,中西医结合好。这是主席当时对中医的认识,所以说我们中医没有被消灭掉。
反而在在56医院校,58年大跃进的时候设立了20医院校。中医教育在新中国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近来,习总书记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文件,今年年终于出现了中医药法。
黄甡教授的老师,张奇文老师在澳大利亚立推了澳大利亚的中医药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医药法。走在了我们中国的前面。
年7月1号以后我们开始实行中医药法,应该说中医发展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人提倡取消中医,很多院士还要再提倡取消中医。
这和大家对中医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对中医的认识,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国学理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