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知安宫牛黄丸针对脑中风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常常有人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
安宫牛黄丸在脑出血还是脑缺血时服用呢?
我们的回答是,两种情况皆可服用。那么问题来了,脑出血和脑缺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症,同一个药怎么能对两种病症都有效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个疑惑。
脑中风分类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中风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临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通常包括脑出血(以前曾称: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以前曾称:脑梗塞)在内的一大组急性疾病。脑梗死又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是不是已经被上面专业的叙述搞糊涂了?让我们通过下面这张图再来清晰了解一下:
所以很简单,通常讲来:脑中风就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这四种。
脑中风成因
出血性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根据血管破裂的位置,可分为大脑内部出血和大脑表层出血。内部出血我们通常称为脑出血,表层出血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内动脉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
通俗的说就是脑组织内部的血管破了,血液从破洞流出,污染了大脑,这时可能就会头晕、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和脑底部的动脉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大家对蛛网膜下腔比较陌生,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褶皱的表面,这个区域的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褶皱当中,就会从外部污染到我们的大脑,导致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
缺血性中风
脑梗塞可以理解为脑血管被异物堵住了,根据异物的来源又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简单的说就是脑部血管自身原因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通导致脑缺血。缺血区域的脑组织相应的功能也就会受损,如受损区域为语言区,则病人多表现为言语不清。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简单的说就是其他位置的栓子跟随血液流至大脑,导致了脑血管的阻塞,影响了缺血区域的脑组织功能。
中风症状有啥不同
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出血性脑中风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缺血性脑中风大约占所有脑中风的80%。
安宫牛黄丸
原因很简单,中医的安宫牛黄丸不同于西药,不是简单的针对出血就采用凝血类药物,缺血就采用活血类药物。而是对于出血性脑中风,安宫牛黄丸可降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脑水肿,实现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对于缺血性脑中风则是通过提高脑损伤细胞耐缺氧存活时间及总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安宫牛黄丸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久负盛名的良方,它与紫雪丹、至宝丹一起,合称为“中医温病凉开三宝”,安宫牛黄属“凉开三宝”之首。该方源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主治热邪内陷、传入心包引起的高烧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浊痰壅盛以及小儿惊风等症。
安宫牛黄丸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可保护血-脑屏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脑组织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脑组织,而且具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和消炎作用,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是老年人炎炎夏日预防热中风的不二选择。
酷暑服用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静开窍,热中风—不再可怕,三高人群、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轻松一“夏”,安稳一“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