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卫生计生函()16号、武卫生计生()32号
8日凌晨,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突发脑梗昏迷的66岁男性患者,急诊科立即启动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优先挂号,优先检查,神经内科急会诊,给予患者静脉溶栓。
脑梗昏迷患者命悬一线对于如此危重病例,神经内科闵汇刚主任当机立断,经过家属同意后,立即实施急诊动脉机械取栓术,即通过介入手术的办法用取栓支架把血栓从血管内拉出来,如此可以快速、有效的挽救患者缺血的脑组织。
仅20分钟,导管室介入医院做好术前准备。
急诊动脉取栓起死回生在急诊科、导管室、麻醉科的积极配合下,一场挽救生命的战争悄无声息的展开了,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快速而细致的进行着每一步手术操作,每一分钟、一秒钟对于患者都至关重要,闭塞的血管早开通一分钟甚至都会多挽救出更多的脑组织。
从动脉穿刺到手术结束仅用了30分钟,生命的绿色通道就被重新开通,由于抢救及时,患者术后基本恢复正常,四肢灵活、意识清醒。目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病情稳定。
警惕脑梗死
患者上一秒还没有症状,下一秒就可能瘫痪、昏迷,发病来势汹汹毫无征兆,直接危及生命,是脑梗死的发病特点。
神经内科闵主任:“脑梗死一旦形成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无法避免的伤害,例如偏瘫、肢体不协调等,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像上述这位患者术后基本没有后遗症,就要多亏了机械取栓术的威力了。”
闵汇刚主任介绍,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如今机械取栓术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对中、重度神经障碍的病人疗效尤为显著。脑梗死的病理损伤是呈渐进性发展,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迟梗死面积逐渐增大,对身体带来的损害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科室的医护人员常提到时间就是大脑。
如何预防脑梗死?
01
注意生活方式:改掉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的不良习惯。人的日常生活上需要多加注意,少操劳,对生活自理,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同时避免发生呕吐,腹泻、大汗等导致大量脱水的情况。改善饮食结构,做到三低两高饮食,并且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不可过分饱食。吸烟和过量饮酒均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戒烟、少饮酒主要预防卒中的重要一着。
02
调节心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
03
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使得脑动脉硬化发展加速、加重,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多为缺血性。患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
04
预防性治疗:长期按照医生要求服用药物,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塞复发。
05
定期复查:患过脑梗塞的患者,最好是每半年去复查一次,需要注意复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及早发现问题并且及早得到解决。
警惕!
脑梗在中老年人中比较高发,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如果发现家人突然出现嘴歪、说话不利索、胳膊抬不起来等症状,应怀疑脑梗,并及医院治疗,千万不要在家中等待。因为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发病后越早治疗,后遗症越少,愈后越好。
机械取栓术—与时间赛跑的脑梗救星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如何快速取出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除了传统的溶栓术,治疗脑梗的微创手术——“机械取栓术”可以大大缩短脑梗塞血管再通时间,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医院的要求比较高——医院除了具备相应的设备,医生具备多年神经介入治疗的丰富经验外,还必须开通脑梗急救绿色通道,各科室配合默契,努力缩短脑梗患者入院后的就医流程,为尽快开通血管争取时间。
时间就是大脑!医院神经内科是湖北省卒中急救地图推荐单位,武汉市卒中中心,全国综合卒中中心。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诊疗,开展脑梗死溶栓,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治疗,机械取栓、导管溶栓卓有成效。医院秉承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整合急诊,检验,放射,神经内、外科等各方面力量,设立脑梗死溶栓绿色通道,为中风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中风康复、心理治疗由专业的团队进行。
神经内科脑卒中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极大的改善了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中风)的后遗症。科室对于住院的每位患者都进行全面评价,认真查找脑血管病病因。在规范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备相应心理、语言、吞咽功能和肢体康复治疗。
同时,神经内科门诊还开展脑血管病筛查,由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家对脑卒中危险人群进行全面、系统、个性化、连续性的动态筛查及评价,并对危险因素予以分层管理和指导预防。
神经内科眩晕团队开展的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疗效立竿见影,帮助许多误诊、误治患者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
神经内科技术力量雄厚,多名医生担任10余个学会委员。科室抢救设施齐全,拥有诊断眩晕的专业化设备——美国前庭功能检查仪,此外还拥有德国颅内多普勒超声及完备的康复设备。
-
学科带头人闵汇刚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神经内科疑难杂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各类眩晕的诊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诊疗,在脑血管病介入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武汉市神经病学委员会委员;武汉市运动障碍病委员;市痴呆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络病学会委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运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缺血耐受的研究》等。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星期四下午
▼往期精彩回顾▼医院获中国卒中中心授牌“综合卒中中心“图/文:王媛媛
编审:事业发展部
医院24小时急救-
咨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