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生后因素
(一)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胎龄小于37周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克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克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胎龄愈小,体重愈低,各器官的功能发育成熟度愈差,尤其是脑、心、肺、肾等重要器官,极容易发生一些严重疾病,如窒息,脑室周围、脑实质出血。脑发育不良和脑损伤,可能会导致精神运动发育障碍。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与颅内出血同时出现,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近年来由于产科监护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远超过产伤性颅内出血,是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下列因素提示预后不良:①出生时窒息的程度较重及持续的时间较长;②伴发惊厥出现早及较严重;③伴意识障碍的程度重及持续时间长;④有脑干症状如中枢性呼吸衰竭或瞳孔改变;⑤脑电图持续异常,呈周期、多灶及弥漫性改变;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头颅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连续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及婴儿发育量表检查,发现异常改变出现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上述几种表现都说明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改变严重,提示存在神经系统损害和存在永久性脑组织破坏,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胆红素脑病
该疾病为未结合胆红素将脑细胞黄染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中毒性病变。在对一例因重症黄疸而死亡的新生儿进行尸解时发现其脑基底核被黄染,因此又称为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患儿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均有胆红素浸润,但不同部位病变轻重不一。最明显处是脑基底核,鲜亮黄色或深黄色;其他部位如海马钩、视丘、视丘下核、苍白球、壳核、顶核、尾状核、脑室核、小脑小叶和脊髓前角等均呈淡黄色;小脑、延脑、大脑半球的白质和灰质也可受影响,但更轻淡些。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较轻,病情继续发展可成重症,则有高声尖叫、惊厥或角弓反张等表现。存活者后期常出现某些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表现为持久性锥体外系神经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手足徐动症及智能落后等。重症者常导致死亡。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毒和细菌感染是损伤中抠神经系统的主要高危因素。引起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毒主要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各种肠道病毒等。常见的各种疾病包括巨细胞包涵体病、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及各种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膜脑炎。先天性巨细胞病感染与其他先天性感染极相似,这些先天性感染不易通过临床表现鉴别。被感染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头小畸形和无菌性脑膜脑炎。临床可见到前囟丰满、易激惹、烦躁、嗜睡、昏睡、昏迷、肌张力异常、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等,脑脊液可分离出病毒。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积水、智力低下、行为及运动障碍,并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化脓性脑膜炎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其病原菌在新生儿不同于其他年龄组儿童,临床表现不典型、颅内压增高体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早期诊断困难,加之常并发脑室膜炎,病死率极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发生,可遗留下失聪、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梅毒、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霉菌性脑膜脑炎或脑脓肿、先天性弓形虫病等。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可于出生时即出现症状,此多为重症。也可出生时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于生后数月发病,表现为前囟凸起、呕吐、抽搐、昏迷、角弓反张,严重者可发生死亡。脑脊液循环受阻时,可产生阻塞性脑积水。
(五)低血糖
低血糖常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顽固低血糖可引起不可逆脑损伤,早期表现为出汗、惊厥、震颤、呼吸异常,远期可出现运动障碍、智力落后、惊厥发作等问题。
(六)先天缺陷
先天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因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的婴儿机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小头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先天性白内障、马蹄内翻足、多指(趾)畸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唇裂、腭裂、消化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统畸形、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