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炎夏教您如何预防中风

酷暑炎夏教您如何预防中风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平时患有脑血管疾病、三高的朋友要注意了,高温天气更容易发生中风。

夏天为何容易发生中风?那么今天带大家了解下常见的5个原因:

1、高温天气,大量出汗。高温天气户外活动汗流浃背,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血液粘稠度升高,容易诱发中风。

2、室内外温差大,空调温度过低。夏天许多人喜欢把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造成室内外温差很大,在寒凉与高温转换的环境下,会导致脑血管不断收缩、舒张,出现脑部循环障碍,发生中风。

3、夏季睡眠不好,情绪波动大。很多人夏天睡眠不好,人体处在疲劳应激状态下,刺激血管收缩,会诱发中风。燥热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原本一件无足轻重的事,可能会令人产生焦躁易怒的负面情绪,从而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诱发中风。

4、夏季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夏天食物保存期短,剩菜剩饭舍不得扔,等到第二天再吃的时候已经腐败变质,引起腹泻、呕吐导致脱水,脱水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血液粘稠度增大,进而引发中风。

5、夏季放松警惕,不按时服药。很多人认为,秋冬是中风高发季节,夏季就放松警惕,不监测血压,夏天血压会比其他季节偏低,会出现药物引起的低血压,或者自行停药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因为口渴而大量吃水果导致血糖波动。这些因素都会诱发中风。

怎样区分中风和中暑?

中暑是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体温正常或升高。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以上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此时立即帮助患者脱离高温,快速通风降温症状可缓解。但如果是中风,可能会伴有以上症状,但同时伴有以下症状:①单眼或双眼发黑或视物模糊;②眩晕,伴视物重影,或伴恶心呕吐;③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或伴有肢体无力;④突然舌头发硬,言语不清,或者突然不会表达;⑤突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偏侧肢体麻木无力;⑥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此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的同时使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切忌随意给患者喝水或吃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当如何预防中风?

1、及时补充水分,多饮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大量出汗可以适量饮用含盐饮料,亦可用白开水加少量食盐,浓度为0.9%,口感微咸。建议中老年人早晚喝一杯水,有助于稀释血液。

2、避免温差较大的环境。进入空调房后,先披一层薄外套,尽量让身体受到较小的刺激。空调的温度宜在27-28度之间,注意不能直吹,要定时开窗通风。

3、喝安神中药茶饮,补充维生素,适量运动。对症服用安神中药茶饮,如果夜间缺少睡眠,白天要保证午睡,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适当补充维生素C、B、E、补钙,有助于舒缓神经,抗氧化,软化血管。在无太阳照射或室内适宜温度,可进行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太极拳、八段锦。

4、拒绝食用过夜食物,拒绝食用长时间存放在冰箱的食物。

5、按时服药,早晚监测血压,如有血压波动,联系主管医生遵医嘱调整用药,血压偏低时适当补水;监测血糖,可早空腹、晚睡前,或者每周监测1天完整的六段血糖,严格控制水果摄入。

夏季养生

中药茶饮:

清热明目:金银花、菊花、栀子各3-5g、枸杞5g,过于寒凉去金银花、栀子,酌加西洋参。

健脾祛湿:薏米、陈皮、茯苓、甘草各6g,暑湿偏重,酌加藿香、佩兰。

开窍醒神:薄荷、石菖蒲各3-5g,气滞重者加郁金,需活血者酌加丹参。

解郁安神:玫瑰花、枣仁、百合各6g,气滞重者加郁金,需活血者酌加丹参。

穴位按摩:身心放松,闭目静坐,用指腹轻压按揉、轻推以下穴位,从上至下、从前至后(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太阳、风池、大椎、肩井、内关、合谷、足三里、委中、涌泉穴)。

醒脑开窍小窍门:薄荷叶捣碎外敷穴位(太阳穴)、喷洒适量花露水、佩戴香囊(白芷、苍术、甘松香、菖蒲、蒿本、桂枝、高良姜、丁香、沉香各6克,冰片半克)。

冬病夏治

脑病科特色火龙灸:又称温肾助阳灸,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病证,阳虚寒证:表现为体寒怕冷、四肢不温、怕吹空调、疲劳乏力、头晕健忘、精神萎靡、腰疼膝软等症。各种痛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膝关节病、背部肌肉疼痛、肩周炎等。各种瘀血证:表现为腹痛、胃痛、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等。

三伏贴: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脑病科简介

脑病科为河南中医院重点发展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中医诊疗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的省重点中医专科。注重中医传承以及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现拥有正高、副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后,医学博士,医学硕士,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病房环境舒适,设有诊室、特色治疗室、重点专科研究室等。

科室重点围绕中医药治疗中风(脑梗死)、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颤证(帕金森氏病)、痴呆(血管性痴呆)、郁证(抑郁症)、痿证(运动神经元病)六大疾病实施临床诊疗工作、开展科研攻关。科室常见疾病有癫痫、偏头痛、面神经炎、失眠、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症、脑炎、脑积水等。科室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治疗技术,如自主创新的“冰火治疗”、“咽三针”治疗非食管性吞咽障碍,温肾助阳灸、电针、药物穴位注射、刺络拔罐法、自血疗法、中药涂擦治疗、耳穴压豆、梅花针叩刺、艾灸、推拿疗法、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等,临床运用广泛、疗效显著;基于我科重点病种需求引进现代诊疗技术:经颅磁刺激治疗、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并通过学科共建、合作研究、培训推广等多种模式与众多兄弟单位合作,将中医特色优势诊疗体系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河南中医院脑病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zz/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