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被诊断为脑积水,是不是他的脑子里进水啦?”
6月25日,医院神经外三科副主任杨宝应接诊了一个15岁的男孩,当时男孩的父母就拿着影像资料这样问杨宝应。经过仔细查阅了患儿的影像资料,杨宝应发现其中脑导水管中段明显狭窄、重度梗阻性脑积水(左侧侧脑室扩大为著)、脑质受压变薄。杨宝应告诉他们,孩子确实是脑积水没错。
但杨宝应强调说,脑积水的“水”其实是“脑脊液”,是脑脊液在颅内异常积聚,从而导致的脑积水。而梗阻性脑积水是指脑室任何部位梗阻,造成脑脊液流通、运输受阻,使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过多聚集。其特征是脑脊液过多积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可伴随继发性脑实质萎缩。
“脑子进水”,少年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据小礼父母回忆,去年暑假,小礼因为意外摔到脑袋,到医院查出脑积水,医院接受了“脑室腹腔分流术”。
手术后,小礼出现头痛的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到后来,小礼连路都走不稳。到前段时间,只有在他人的搀扶下才能行走。
为了让小礼能够正常学习生活,小礼父母带医院做了检查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朋友介绍下,小礼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医院。
我院大外科首席专家陆永建分析,患儿因中脑导水管堵塞导致的脑积水扩张压迫了神经组织,从而导致神经组织的炎症病变发生,损伤的神经组织造成了肌肉控制不协调,从而使患儿行走不稳。另外,患儿还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力增高症状。
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记忆力下降、精神障碍等,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诱发意识障碍、癫痫等。如果婴幼儿的梗阻性脑积水不能及时解除,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失明或智力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术法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药物治疗可能仅限于早期患者且效果甚微,因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
陆永建介绍,传统手术多采取分流手术治疗,包括脑室腹腔分流、脑室心房分流、脑室静脉窦分流等,其手术目的是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脑脊液的积蓄。随着脑室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其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脑室镜下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的特点。通过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术及结合病情行脉络丛电灼术,能够有效降低颅内的压力,减轻脑室周围间质水肿的程度,尽量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脑功能可有效恢复到正常。
针对患儿的情况,最终神经外三科团队决定为其实施“经脑室镜脑室探查+三脑室底造瘘+脉络丛电灼术”。手术仅在患儿脑袋开了一个直径约1cm的切口,通过穿刺建立内镜通道,手术创伤很小。术后,小礼清醒,没有出现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头痛症状也都消失了,已于日前出院。
专家简介
陆永建
医院大外科首席专家兼神经外二科、神经外三科主任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院首席教授,曾任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年由国家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国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研修脑神经外科学一年。年到广州医院工作。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学习半年。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4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脊髓和颅神经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曾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杨宝应
医院神经外三科(小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硕士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神经外科专业。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进修学习一年,上海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学习半年。
从事小儿神经外科十年,擅长小儿颅咽管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小儿脑积水、狭颅症、脊髓栓系等小儿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尤其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颅咽管瘤、狭颅症等儿童常见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血管病、颅脑外伤的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做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参与完成广西自治区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