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病例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2岁,突发头痛起病,意识状态进行性加重。
查体:项强4横指,朦胧状态,双侧巴氏征阳性。
术前影像
CT显示小脑桥小脑区出血,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梗阻性脑积水。
CTA显示右侧桥小脑区扩张的静脉球,并可见曲张的脑干侧后方静脉,引流向窦汇。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可见扩张增粗的脑膜垂体干天幕支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右侧颈外动脉造影可见脑膜中动脉的岩骨支参与供血。
椎动脉造影可见小脑前下动脉的脑膜支也参与供血。
手术耗材
Marathon?漂浮微导管
Onyx?液态栓塞系统
Echelon?-10微导管
治疗过程
路图下显示脑膜垂体干近端采用Echelon?-10微导管释放弹簧圈栓塞构建“高压锅”效应。将Marathon?漂浮微导管置于供血动脉内。
未减影的DSA造影显示Onyx?液态栓塞系统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内的铸型。
右侧颈总动脉造影见硬脑膜动静脉瘘不显影。
椎动脉造影见硬脑膜动静脉瘘不显影。
Xper-CT重建显示Onyx?液态栓塞系统位于天幕边缘。
栓塞术后进行脑室外引流。患者恢复良好。
术者体会
我们曾报道,在所有的有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中,74.1%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能通过脑膜中动脉治愈[1]。小脑幕的硬脑膜动静脉瘘也是如此,多选择脑膜中动脉进行栓塞,偶尔也可通过枕动脉的脑膜支进行栓塞[2]。有些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静脉入路也可以进行尝试栓塞[3]。在小脑幕的硬脑膜动静脉瘘之中,脑膜垂体干的天幕支经常发育很差,很少能作为栓塞的动脉路径。
我们这个病例的脑膜中动脉岩支纤细,不能作为动脉栓塞的路径。但作为主要供血的脑膜垂体干扩张增粗,提供了栓塞路径的可能。由于脑膜垂体干行程短,进行Onyx?液态栓塞系统栓塞时,允许返流的距离非常有限。因此,弹簧圈栓塞脑膜垂体干近端构建“高压锅”效应,在脑膜垂体干远处注入Onyx?液态栓塞系统时,弹簧圈能有效阻止Onyx?液态栓塞系统返流,驱动Onyx?液态栓塞系统前向弥散。这是一种有效的栓塞技术。
参
考
文
献
[1]SuH,XuK,WangY,YuJ.IstheMiddleMeningealArterytheOptimalPathfor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Embolization?FrontNeurol.;12:.
[2]TongD,ChenX,LvX,LiK,XuK,YuJ.Currentstatusofendovasculartreatmentfor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einthetentorialmiddleregion:aliteraturereview.ActaNeurolBelg.;:5-14.
[3]HouK,LvX,QuL,GuoY,XuK,YuJ.Endovasculartreatmentfor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inthepetroclivalregion.IntJMedSci.;17:-30.
术者介绍
于金录
医院
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对神经系统血管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擅长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OR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