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早发现宝宝脑瘫的预警信号这几点你

思思是个早产儿,出生后好几分钟才哭出声来,思思妈妈害怕孩子有哪方面的问题,于是便向特教老师请教,老师告诉妈妈要注意宝宝是否有脑瘫迹象。妈妈很担心,脑瘫对我的宝宝有什么伤害呢?如何学会观察,及早干预训练呢?自我判断孩子是否“脑瘫”

胎龄37周或者胎龄42周;

出生体重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异常黄疸;

胎儿的哥哥、姐姐有严重病史/夭折者;

Apgar评分0-4;

产时感染;

高危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哺乳困难、肌张力低下、拥抱等原始反射弱。

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形,家长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观察宝宝。

脑瘫宝宝预警信号

孩子身体发硬,流口水,撒尿时把不开双腿。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四个月不能自己将手放到自己嘴边,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都是脑瘫早期症状的表现。

脑瘫不是智障,脑瘫是一种运动障碍疾病,与智力水平并无直接关联,有不少脑瘫儿童的智力与正常儿童是完全一样的,有些甚至比同龄人要聪明、记忆力更好。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家长要注意了!

1:身体发软及自发性运动减少

 这种情况一个月时即可见,孩子身体会“软趴趴”的,当抱起患儿时这种“软趴感”尤其明显,且因为肌张力低的缘故,也会影响患儿的肌力发育,患儿无法支撑身体过多的活动,如果这种症状持续4个月以上,则有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风险。

2:斜视

斜视产生的原因很多,排除外力、遗传等情况的影响下,如果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的情况时,就需要考虑脑损伤的可能了。某些脑瘫脑损伤(如大多数震颤型脑瘫)情况可以造成眼肌神经活动不平衡、眼肌异常及眼球附着部异常等。

3:身体发硬

这种情况一个月时即可见,脑瘫通常会造成患儿的肌张力异常,除了肌张力低下还有一章里亢进,身体发硬就属肌张力亢进的表现之一,如果此症状持续4个月以上时,可提示脑瘫风险。

4:头围异常

头围是测量一个孩子发育的客观指标,头围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受限于过小的颅骨或存在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疾病,头围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脑积水、脑瘫等脑损伤疾病。当然头围异常并非一定是有疾病,需要根据孩子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

护理宝宝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进行全面诊断喂养困难:吸吮、吞咽不协调,口水多,体重持续不增;护理困难:穿衣服、换尿布难将大腿外展、洗浴时拳难掰开;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哭声:哭声弱、无力、尖直、或尖叫。怪异(低沉、直);睡眠异常:入睡困难、烦躁;睡眠时间异常:睡眠过多、不易唤醒,过少;语音发育异常:不发音、咳嗽声弱、发音低沉、笑声怪异、突起突止;交往: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表情呆滞、对亲人无依恋。面对脑瘫患儿,家人应该怎么做?

当发现宝宝有异常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难产儿、早产儿、出生时窒息),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检查。

(东区儿童康复中心李振老师对脑瘫孩子进行专业指导)

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一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干预训练,协调障碍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此外,可以对宝宝采取强化主动运动的训练方法,如按月龄增长做相应的抬头、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运动,促进运动发育。应在正规康复中心特教的协助下,进行干预训练。

老师总结李振LIZHEN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康复技术指导专家

世界手法医学协会董事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会员

震阳康复疗法研创者

脑瘫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效果越佳。专家认为,脑组织在一岁以内尚未发育成熟,还处在迅速生长阶段,而脑瘫的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的可塑性大,代偿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进行康复训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每天坚持不断的练习孩子就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北京东区儿童康复医院的医学博士白晋发起,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区委区政府等单位的关心扶持下,在原北京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基础上升级而成。中心专门针对自闭症(孤独症)、认知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社交障碍、感统失调、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脑瘫儿童等特殊需要儿童的生活习性与需要,整合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辅具中心等资源,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交流,以国际通用的应用行为分析及康复医学等理论研究下,多学科融合、跨专业综合三元体系为教学理念,涵盖早期疗育、学前康复、学龄结合和大龄职业康复训练等特殊需要儿童全生命周期的康复训练。为了让特殊需要儿童全面个性发展,中心配置余间各类功能教室,九大康复运动训练场地,总面积达1万平米,可同时容纳名儿童进行康复训练。★3-6岁学前期儿童以早期教育干预为主、运动、游戏、感知、认知学习、语言个别指导、情感和行为矫正个别训练为主;★7-15岁学龄期儿童以文化知识和常识性知识融合教育为主;★16岁以上大龄学生,主要以居家生活和职业训练为主。北京东区儿童康复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zd/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