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非金属矿加工工程的特点出发,全面总结了非金属矿工业先进、成熟的加工技术与工程设备。全书包括绪论、破碎、磨矿、超细粉碎、选矿提纯、表面改性、脱水方法及设备、非金属矿加工中的晶形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共10章。
本书适用于从事非金属矿加工与矿物材料以及地质、冶金、建材、化工、机械、轻工、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还可供从事非金属矿工业投资、开发、生产、管理、贸易等工作的各类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加工目的
1.3加工特点
1.4基本加工作业
1.5发展趋势
第2章破碎
2.1概述
2.2破碎设备
2.2.1颚式破碎机
2.2.2圆锥破碎机
2.2.3辊式破碎机
2.2.4冲击式破碎机
2.3筛分设备
2.4破碎工艺
第3章磨矿
3.1概述
3.2磨矿设备
3.2.1球磨机
3.2.2雷蒙磨
3.2.3辊磨机(立式磨)
3.2.4振动磨
3.2.5机械冲击磨
3.2.6柱磨机与广义磨
3.3分级设备
3.3.1螺旋分级机
3.3.2水力旋流器
3.3.3水力沉降分级机
3.3.4气流分级机
3.4磨矿工艺
3.4.1作为选矿准备作业的磨矿分级工艺
3.4.2作为制备超细粉碎作业原料的磨矿工艺
3.4.3直接加工细粉产品的磨矿工艺
第4章超细粉碎
4.1概述
4.2超细粉碎设备
4.2.1气流磨
4.2.2机械冲击式超细磨
4.2.3搅拌磨
4.2.4砂磨机
4.2.5振动磨
4.2.6辊磨机
4.2.7胶体磨
4.2.8高压均浆机
4.3精细分级设备
4.3.1ATP型超微细分级机
4.3.2MS型及MSS型微细分级机
4.3.3LHB型分级机
4.3.4其他干式分级机
4.3.5湿式分级机
4.4超细粉碎工艺
4.4.1干式超细粉碎工艺
4.4.2湿式超细粉碎工艺
第5章选矿提纯
5.1概述
5.2拣选
5.2.1拣选基本原理
5.2.2拣选机
5.3洗矿
5.4重选
5.4.1重力选矿原理
5.4.2重选方法及设备
5.5浮选
5.5.1浮选基本原理
5.5.2浮选药剂
5.5.3浮选机械
5.6磁选
5.6.1磁选基本原理
5.6.2矿物的磁性
5.6.3磁选设备
5.7电选
5.7.1电选基本原理
5.7.2矿物的电性
5.7.3电选机
5.8其他选矿方法
5.8.1化学选矿
5.8.2选择性絮凝
5.8.3煅烧
5.8.4按颗粒形状和硬度分选
第6章表面改性
第7章脱水方法及设备
第8章非金属矿加工中的晶形保护
第9章非金属矿加工中的环境保护
第10章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非金属矿物材料(第二版)》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非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物材料的消费量与产值必然要大于金属矿及金属材料。本书作者在非金属矿行业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目前担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矿物加工利用技术专委会副理事长兼专家组长等职务。
本书系统论述了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定义与特征、分类、用途、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对非金属矿物材料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按照材料的功能性系统论述了非金属矿物填料和颜料、摩擦材料、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电功能材料、胶凝与流变特性调节材料以及非金属矿物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生态修复与健康材料、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等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应用及其加工和应用基础。有关内容较版在广度和深度上做了相当大的拓展。全书共11章。
本书可供从事非金属矿物材料、矿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以及矿物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化工、轻工、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1绪论1
1.1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定义与特征1
1.2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用途与分类1
1.2.1非金属矿物材料的用途1
1.2.2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分类2
1.3非金属矿物材料的主要研究内容3
1.4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发展趋势4
2非金属矿物原材料的结构与性能6
2.1碳酸盐矿物6
2.1.1方解石6
2.1.2白云石8
2.1.3菱镁矿9
2.2硫酸盐矿物11
2.2.1石膏11
2.2.2重晶石与天青石17
2.2.3明矾石18
2.3碳质非金属矿物19
2.3.1石墨19
2.3.2石墨烯23
2.3.3金刚石23
2.4层状硅酸盐矿物26
2.4.1滑石27
2.4.2云母29
2.4.3叶蜡石32
2.4.4高岭土35
2.4.5膨润土37
2.4.6绿泥石42
2.4.7纤蛇纹石石棉43
2.4.8蛭石45
2.4.9伊利石45
2.5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46
2.5.1硅灰石46
2.5.2透辉石49
2.5.3透闪石50
2.5.4硅线石51
2.5.5凹凸棒石52
2.5.6海泡石53
2.6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54
2.6.1石英54
2.6.2长石57
2.6.3沸石60
2.7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63
2.7.1红柱石和蓝晶石63
2.7.2锆英石68
2.7.3石榴子石70
2.7.4电气石72
2.8其他非金属矿物73
2.8.1硅藻土73
2.8.2蛋白土74
2.8.3水镁石76
2.8.4三水铝石76
2.8.5金红石77
3填料与颜料79
3.1非金属矿物填料与颜料的作用和性能79
3.1.1非金属矿物填料的作用和性能80
3.1.2非金属矿物颜料的作用和性能85
3.2非金属矿物填料与颜料的制备87
3.2.1粉碎与分级87
3.2.2选矿提纯90
3.2.3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91
3.3非金属矿物填料与颜料的表面改性95
3.3.1有机表面改性95
3.3.2无机表面改性99
3.4典型非金属矿物填料和颜料的制备与改性
3.4.1碳酸钙
3.4.2高岭土与煅烧高岭土
3.4.3硅灰石
3.4.4云母
3.4.5滑石
3.4.6硅微粉
3.4.7硫酸钡
3.4.8复合无机非金属矿物填料
3.4.9钛白粉的无机表面改性
4摩擦材料
4.1摩擦材料及分类
4.2摩擦材料的结构、组成及技术要求
4.2.1摩擦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4.2.2摩擦材料的技术要求
4.3石棉基摩擦材料
4.3.1石棉摩擦制品原料
4.3.2石棉摩擦材料的制备
4.3.3石棉摩擦材料的品种与配方
4.4润滑减摩材料
4.4.1胶体石墨
4.4.2石墨轴承及自润滑材料
4.4.3蛇纹石减磨材料
5密封材料
5.1石棉基密封材料
5.1.1石棉垫片
5.1.2石棉盘根
5.1.3橡胶石棉垫圈
5.2石墨基密封材料
5.2.1可膨胀石墨
5.2.2膨胀石墨
5.2.3柔性石墨密封材料
6保温隔热材料
6.1概述
6.2矿物纤维型保温隔热材料
6.2.1岩棉及其制品
6.2.2矿渣棉及其制品
6.2.3矿棉吸声板
6.2.4硅酸铝耐火纤维
6.3石棉基保温隔热材料
6.3.1石棉纺织制品
6.3.2石棉保温制品
6.4多孔型保温隔热材料
6.4.1膨胀珍珠岩及其绝热制品
6.4.2膨胀蛭石及其制品
6.5微孔硅酸钙及其制品
6.5.1微孔硅酸钙材料的组成
6.5.2生产工艺
6.5.3产品性能与质量标准
6.6相变储能材料
6.6.1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6.6.2多孔非金属矿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6.3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7电功能材料
7.1石墨基电功能材料
7.1.1石墨电极
7.1.2显像管用石墨乳
7.1.3氟化石墨
7.2云母基电功能材料
7.2.1云母纸
7.2.2云母纸制品
7.3石棉基电绝缘材料
7.3.1石棉绝缘带
7.3.2电绝缘石棉纸
7.3.3绝缘石棉橡胶板
7.4抗静电材料
7.4.1概述
7.4.2纳米SnO2/硅灰石复合抗静电材料
7.4.3其他纳米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矿复合抗静电材料
7.5电子塑封材料
8胶凝与流变特性调节材料
8.1石膏基胶凝材料
8.1.1β型半水石膏(建筑石膏)
8.1.2α型半水石膏(高强石膏)
8.1.3过烧石膏和多相石膏的生产方法与设备
8.2膨润土基胶凝材料
8.2.1胶体级膨润土浆料
8.2.2膨润土凝胶
8.2.3有机膨润土
8.3其他胶凝材料
8.3.1凹凸棒石胶凝材料
8.3.2海泡石胶凝材料
8.3.3累托石胶凝材料
8.3.4石灰
8.3.5镁质胶凝材料
9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1概述
9.2硅藻土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2.1硅藻精土
9.2.2硅藻土助滤剂
9.2.3硅藻土催化剂载体
9.2.4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
9.2.5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
9.2.6农药与化肥载体
9.3膨润土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3.1活性白土
9.3.2柱撑蒙脱石
9.3.3钠化膨润土
9.3.4锂化膨润土
9.3.5其他膨润土吸附材料
9.3.6农药与化肥载体
9.4沸石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4.1沸石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的应用
9.4.2活性沸石
9.4.3改型与人工合成沸石
9.4.4无机抗菌型除味剂
9.4.5沸石负载TiO2复合材料
9.4.6沸石农药与化肥载体
9.5凹凸棒石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5.1热活化改性
9.5.2界面活化改性
9.5.3酸活化改性
9.5.4氮掺杂纳米TiO2/凹凸棒石复合材料
9.6海泡石吸附、催化与环保材料
9.6.1酸处理
9.6.2离子交换改性
9.6.3有机金属配合物改性
9.6.4纳米TiO2/海泡石复合光催化材料
9.6.5海泡石农药与化肥载体
9.7高岭土基吸附与催化材料
9.7.14A沸石
9.7.2石油精炼催化剂
9.8电气石基环保材料
9.8.1电气石的主要应用领域
9.8.2电气石的加工
9.9交联累托石
9.10有机插层蛭石
10生态修复与健康材料
10.1概述
10.2矿区生态修复与沙漠治理材料
10.3防渗矿物材料
10.4负离子释放材料
10.5室内调湿材料
10.5.1非金属矿物调湿材料
10.5.2非金属矿物复合调湿材料
10.6硅藻泥
11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1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分类
11.2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2.1有机黏土的制备
11.2.2插层剂的选择
11.2.3插层的有机化合物
11.2.4原位插层聚合原理
11.2.5黏土插层方法
11.3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3.1聚酰胺
11.3.2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3.3应用及前景
11.4环氧树脂/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4.1环氧树脂
11.4.2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4.3应用及前景
11.5聚烯烃/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5.1聚丙烯/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5.2聚乙烯/黏土纳米复合材料
11.5.3应用及前景
11.6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6.1聚酯
11.6.2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6.3PB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6.4应用及前景
《非金属矿超细粉碎技术与装备》内容简介:内容主要涉及超细粉碎原理、非金属矿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设备及其新进展、超细粉碎工艺、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超细粉体理化特性与测试表征的内容和方法等。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概述
1.2超细粉碎技术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关系
1.3超细粉碎技术与装备的主要内容
1.4超细粉碎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第2章超细粉碎技术基础
2.1超细粉碎过程特点
2.2超细粉碎过程力学
2.2.1晶体的破碎与变形
2.2.2裂纹及其扩展
2.2.3裂纹的扩展速度与物料的粉碎速度
2.2.4裂纹尖端的能量平衡
2.2.5表面能与晶格键能
2.2.6物料的强度、硬度和可磨性
2.2.7粉碎机械的施力作用
2.2.8粉碎能耗理论
2.2.9热力学效率与能量利用率
2.3超细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
2.3.1晶体结构的变化
2.3.2机械化学反应
2.3.3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2.3.4粉碎方式和气氛对机械化学变化的影响
2.4分散与助磨
2.4.1助磨剂和分散剂的作用原理
2.4.2助磨剂及分散剂的种类及选择
2.4.3影响助磨剂和分散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第3章超细粉碎设备
3.1超细粉碎设备的分类
3.2气流磨
3.2.1圆盘式气流磨
3.2.2循环管式气流磨
3.2.3对喷式气流磨
3.2.4流化床对喷式气流磨
3.2.5靶式气流粉碎机
3.2.6气旋式流态化气流粉碎机
3.2.7过热蒸汽气流磨
3.3机械冲击式超细磨
3.3.1LHJ型超细粉碎机
3.3.2CM型超细粉磨机
3.3.3JCF型冲击磨
3.4搅拌磨
3.4.1概述
3.4.2研磨原理
3.4.3间歇式搅拌磨
3.4.4循环式搅拌磨
3.4.5连续搅拌磨
3.5砂磨机
3.5.1立式砂磨机
3.5.2卧式砂磨机
3.6振动磨
3.7辊磨机
3.7.1环辊磨
3.7.2立磨/辊压磨
3.8胶体磨
3.9高压均浆机
第4章精细分级设备
4.1概述
4.2精细分级原理与评价方法
4.2.1重力和离心力分级原理
4.2.2分级粒径
4.2.3沉降分级(离)极限
4.2.4分级效率与细粉提取率
4.3干式精细分级机
4.3.1ATP型超微细分级机
4.3.2MS及MSS型微粉分级机
4.3.3LHB型分级机
4.3.4其他干式涡轮分级机
4.3.5射流分级机
4.4湿式精细分级机
4.4.1螺旋卸料卧式沉降离心机
4.4.2精细水力旋流器
第5章超细粉碎工艺
5.1概述
5.2干式超细粉碎工艺
5.2.1气流磨超细粉碎工艺
5.2.2辊磨机超细粉碎工艺
5.2.3机械冲击磨超细粉碎工艺
5.2.4球磨机超细粉碎工艺
5.2.5搅拌磨超细粉碎工艺
5.2.6振动磨超细粉碎工艺
5.3湿式超细粉碎工艺
5.3.1搅拌磨超细粉碎工艺
5.3.2砂磨机超细粉碎工艺
第6章超细粉碎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6.1概述
6..2工艺设计原则和程序
6.2.1超细粉碎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
6.2.2超细粉碎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
6.3设备类型选择原则和程序
6.4工艺流程计算
6.4.1干法工艺流程
6.4.2湿法工艺流程
6.5设备选型计算
6.5.1超细粉碎设备
6.5.2精细分级设备
第7章超细粉体测试与表征方法
7.1粒度及其分布
7.1.1基本概念
7.1.2粒度分析表征
7.2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7.2.1比表面积
7.2.2孔体积与孔径分布
7.3颗粒形貌
7.3.1扫描电子显微镜
7.3.2透射电子显微镜
7.3.3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7.4晶态或物相
7.4.1X射线衍射法
7.4.2电子衍射法
7.5化学成分
7.5.1化学分析法
7.5.2特征X射线分析法
7.5.3原子光谱分析法
7.5.4质谱法
7.6白度
7.7吸油值
7.8团聚体的表征
7.81团聚系数法
7.8.2素坯密度压力法
7.8.3压汞法
7.8.4多状态比较法
《粉体表面改性(第三版)》内容简介:《粉体表面改性(第三版)》一书在年出版的《粉体表面改性》(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新进展修订而成。主要内容涉及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无机粉体的表面有机改性、粉体的无机表面改性与复合、层状结构粉体的插层改性以及粉体表面改性的表征方法。全书包括绪论、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粉体表面改性方法与工艺、表面改性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应用、无机粉体的表面有机改性、粉体的无机表面改性与复合、粉体插层改性、表面改性样品的检测与表征9章。
《粉体表面改性(第三版)》一书可供从事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粉体加工、化工、轻工、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粉体加工与应用以及涂料、颜料、油墨、化妆品、无机填料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1.2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内容
1.3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2.1比表面积与表面能
2.1.1比表面积
2.1.2表面能
2.2表面润湿性
2.3表面吸附特性
2.3.1概述
2.3.2粉体对气体的吸附
2.3.3粉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2.4表面电性
2.5表面化学性质
第3章粉体表面改性方法与工艺
3.1表面改性方法
3.1.1化学包覆
3.1.2沉淀反应
3.1.3机械力化学
3.1.4物理涂覆
3.1.5粉体颗粒插层改性
3.1.6高能表面改性
3.2表面改性工艺
3.2.1干法工艺
3.2.2湿法工艺
3.2.3复合工艺
3.3表面改性方法选择与工艺设计
第4章表面改性设备
4.1干法表面改性设备
4.1.1SLG型粉体表面改性机
4.1.2高速加热式混合机
4.1.3高速冲击式粉体表面改性机
4.1.4PSC型粉体表面改性机
4.1.5卧式桨叶混合机
4.1.6机械融合改性机
4.1.7流态化床式改性机
4.1.8多功能表面改性机
4.2湿法表面改性设备
4.3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
第5章表面改性剂及其应用
5.1概述
5.2有机表面改性剂
5.2.1偶联剂
5.2.2表面活性剂
5.2.3有机硅
5.2.4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
5.2.5超分散剂
5.2.6水溶性高分子
5.3无机表面改性剂
5.4表面改性剂的选择
第6章无机粉体的表面有机改性
6.1概述
6.2无机粉体的表面有机改性各论
第7章粉体的无机表面性与复合
7.1概述
7.2粉体无机表面改性与复合各论
第8章粉体插层改性
8.1概述
8.2膨润土(蒙脱石黏土)的插层改性
8.3石墨层间化合物
8.4高岭土的插层改性
8.5蛭石插层改性
第9章表面改性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9.1表面润湿性
9.2活化指数
9.3表面能
9.4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
9.5吸油值
9.6吸附类型、包覆量与包覆率
9.7粒度分布与团聚度
9.8颗粒形貌
9.9比表面积与孔分布特性
9.10表面结构和成分
9.11其他
附录常用聚合物缩写词
《矿物-TiO2微纳米颗粒复合与功能化》内容简介:本书为矿物与二氧化钛颗粒复合及功能化研究的专著,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是矿物与TiO2颗粒复合及功能化研究的专著。本书阐述了矿物与TiO2微纳米尺度颗粒复合及功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程背景,系统介绍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成果,包括利用化学沉积、液相机械力研磨和颗粒疏水聚团方法制备微米-亚微米尺度矿物-TiO2复合颗粒及其颜料功能化技术、通过矿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和蒙脱石层间柱撑TiO2途径制备微米-纳米尺度复合颗粒技术及光催化性能表征、矿物-TiO2复合颗粒表面有机改性、在液相介质中的分散调控和在工业制品中的填充应用等。
目录
第1章绪论
1.1TiO2性质与粉体材料
1.1.1TiO2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1.1.2钛白粉钛白粉的制造和应用
1.1.3钛白粉钛白粉代用品的现状与发展
1.1.4纳米TiO2
1.2颗粒复合颗粒复合与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功能化功能化
1.2.1颗粒复合颗粒复合及其目标
1.2.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材料的性能特点
1.3白色非金属矿物白色非金属矿物
1.3.1种类与应用特性
1.3.2加工技术与发展
1.3.3与TiO2颗粒颗粒进行复合的特点
1.4TiO2及与矿物颗粒复合颗粒复合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矿物TiO2颗粒复合与功能化设计
2.1矿物TiO2颗粒复合颗粒复合的设计原则
2.1.1颗粒复合颗粒复合方式与特点
2.1.2矿物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分类
2.1.3颗粒复合颗粒复合与功能化设计功能化设计原则
2.2矿物TiO2颗粒复合颗粒复合方法
2.2.1TiO2在矿物颗粒颗粒表面包覆表面包覆复合
2.2.2矿物TiO2颗粒颗粒有序凝聚有序凝聚复合
2.2.3纳米TiO2在矿物表面负载负载复合
2.2.4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TiO2柱撑柱撑复合
2.3矿物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物理性能
2.3.1粒度粒度和粒度分布粒度分布
2.3.2颗粒颗粒形状与形貌
2.3.3颗粒颗粒比表面积比表面积
2.4矿物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表面和界面性能
2.4.1表面能和表面活性
2.4.2界面吸附界面吸附特性
2.4.3颗粒颗粒聚团和分散
2.5矿物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功能性质
2.5.1颜料性能颜料性能
2.5.2光催化光催化性能
参考文献
第3章矿物表面化学沉积包覆TiO2复合颗粒制备及表征
3.1概述
3.2化学沉积包覆化学沉积包覆法
3.2.1原则工艺流程
3.2.2原材料和试剂
3.2.3试验设备
3.2.4评价与表征方法
3.3煅烧高岭土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机理
3.3.1TiOSO4的水解行为
3.3.2TiOSO4水解物在煅烧高岭土表面的包覆包覆
3.3.3煅烧高岭土表面TiO2·nH2O的晶型转化晶型转化
3.3.4煅烧高岭土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结构与颜料性能颜料性能
3.3.5TiOSO4水解包覆水解包覆煅烧高岭土的机理
3.4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3.4.1绢云母基体水解包覆物的制备
3.4.2水解包覆物中TiO2·nH2O的晶型转化晶型转化
3.4.3绢云母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颜料性能颜料性能
3.4.4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结构与组分
3.4.5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过程机理
3.5重晶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技术
3.5.1TiOSO4水解包覆水解包覆重晶石条件的影响
3.5.2重晶石表面TiO2·nH2O的晶型转化晶型转化
3.5.3重晶石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颜料性能颜料性能
3.5.4重晶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过程机理
3.6TiOSO4水解产物在矿物基体表面的形核机制
参考文献
第4章矿物液相机械力研磨过程表面包覆TiO2复合颗粒技术
4.1概述
4.2液相机械力研磨包覆液相机械力研磨包覆法
4.2.1原理和原则工艺
4.2.2原材料和试剂
4.2.3试验装置
4.2.4试验效果与产物性能评价
4.2.5机理研究
4.3碳酸钙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性能
4.3.1碳酸钙基体的制备与表征
4.3.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实验室制备试验
4.3.3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工业性制备试验
4.3.4复合粉体复合粉体性能与颗粒颗粒微观结构微观结构
4.3.5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间的复合机理
4.4煅烧高岭土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及表征
4.4.1非机械力因素机械力因素的影响
4.4.2机械力各因素的影响
4.4.3复合颗粒复合颗粒性能与微观结构微观结构
4.4.4煅烧高岭土与TiO2颗粒颗粒间复合机理
4.5重晶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
4.5.1与锐钛矿型TiO2的复合
4.5.2与金红石型TiO2的复合
4.5.3复合粉体复合粉体性能与颗粒颗粒微观结构微观结构
4.5.4重晶石与TiO2颗粒颗粒间的作用性质
4.6绢云母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
4.6.1湿法研磨湿法研磨剥离制备绢云母基体及其性能
4.6.2绢云母与金红石型TiO2的复合
4.6.3绢云母与锐钛矿型TiO2的复合
4.6.4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结构与颜料性能颜料性能
4.6.5绢云母和TiO2颗粒颗粒间的作用机制
4.7水镁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
4.7.1湿法研磨湿法研磨制备水镁石基体试验
4.7.2水镁石湿法研磨湿法研磨过程的机械力化学效应机械力化学效应
4.7.3水镁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
4.7.4水镁石与TiO2颗粒颗粒间的复合作用机理
4.8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
4.8.1机械力各因素的影响
4.8.2复合体系pH值的影响
4.8.3TiO2复合比例的影响
4.8.4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微观结构微观结构与性能
4.8.5硅灰石与TiO2颗粒间作用颗粒间作用机理
4.9电气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性能
4.9.1复合过程中各因素影响的正交试验
4.9.2电气石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性能
4.9.3电气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结构与作用性质
4.10矿物基体的影响行为
4.10.1对复合粉体复合粉体颜料性能颜料性能的影响
4.10.2对颗粒颗粒间复合作用性质的影响
4.10.3矿物基体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
4.10.4矿物基体的选用依据
参考文献
第5章碳酸钙与TiO2颗粒的有序凝聚复合
5.1概述
5.2试验研究方法
5.2.1原材料和试剂
5.2.2试验装置和流程
5.2.3产物性能评价
5.3碳酸钙增量剂增量剂的制备
5.4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有序凝聚有序凝聚复合及表征
5.4.1碳酸钙与TiO2颜料复合物性能
5.4.2碳酸钙与TiO2复合物的微观形态
5.4.3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有序凝聚有序凝聚机理
参考文献
第6章碳酸钙与TiO2颗粒疏水聚团复合与表征
6.1概述
6.1.1颗粒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及其机制
6.1.2同质颗粒同质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及其应用
6.1.3异质颗粒异质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及发展
6.2颗粒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包覆法
6.2.1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6.2.2原材料和试剂
6.2.3设备和装置
6.2.4测试与表征方法
6.3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表面诱导疏水性诱导疏水性调控
6.3.1碳酸钙颗粒颗粒表面诱导疏水性诱导疏水性调控
6.3.2TiO2颗粒颗粒表面诱导疏水性诱导疏水性调控
6.3.3颗粒颗粒表面诱导疏水性诱导疏水性的稳定性
6.4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制备碳酸钙表面包覆表面包覆TiO2颗粒颗粒及其表征
6.4.1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复合工艺因素的影响
6.4.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性能
6.4.3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形貌与组分
6.5碳酸钙和TiO2颗粒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复合机理
6.5.1碳酸钙与TiO2颗粒间作用颗粒间作用性质
6.5.2水介质中颗粒颗粒间相互作用能
6.5.3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间的作用识别与驱动结合
6.5.4碳酸钙与TiO2颗粒颗粒疏水聚团疏水聚团复合模型
参考文献第7章矿物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制备与性能表征
7.1矿物负载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研究进展
7.1.1概述
7.1.2纳米TiO2在载体上的负载负载技术
7.1.3矿物负载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研究现状
7.2硅藻土负载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及表征
7.2.1试验研究方法
7.2.2湿法研磨湿法研磨制备硅藻土载体及表征
7.2.3纳米TiO2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7.2.4硅藻土负载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7.2.5硅藻土负载负载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光催化光催化性能
7.3海泡石负载负载N掺杂纳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与性能
7.3.1试验研究方法
7.3.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结构分析
7.3.3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光催化光催化性能
7.4凹凸棒石负载负载纳米TiO2CdS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与性能
7.4.1试验研究方法
7.4.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表征
7.4.3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光催化光催化性能
参考文献
第8章蒙脱石层间柱撑TiO2复合颗粒制备与表征
8.1概述
8.1.1柱撑柱撑蒙脱石制备原理和作用
8.1.2TiO2柱撑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8.1.3TiO2柱撑柱撑蒙脱石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8.1.4TiO2柱撑柱撑蒙脱石的研究展望
8.2试验研究方法
8.2.1蒙脱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制备
8.2.2原材料和试剂
8.2.3结构与性能表征
8.3蒙脱石层间柱撑柱撑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8.3.1钛柱化剂柱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
8.3.2钛柱撑钛柱撑蒙脱石前驱体前驱体制备因素的影响
8.3.3钛柱撑钛柱撑蒙脱石前驱体前驱体焙烧条件的影响
8.3.4蒙脱石层间柱撑柱撑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表征
8.4改性蒙脱石层间柱撑柱撑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表征
8.4.1POPD为蒙脱石改性剂改性剂的TiO2M/PILM
的表征
8.4.2CTMAB为蒙脱石改性剂改性剂的TiO2M/PILM
的表征
8.5蒙脱石层间柱撑柱撑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光催化光催化性能
8.5.1蒙脱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性能
8.5.2POPD改性蒙脱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性能
8.5.3CTMAB改性蒙脱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性能
参考文献
第9章碳酸钙TiO2复合粉体的表面有机改性
9.1概述
9.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湿式机械力化学法表面改性表面改性
9.2.1试验研究方法
9.2.2改性条件的影响与优化
9.2.3改性过程机理
9.3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干法加温混合改性
9.3.1改性剂改性剂用量试验
9.3.2改性温度试验
9.4改性产物表征
9.4.1颜料性能颜料性能测试
9.4.2润湿接触角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
9.4.3在介质中的分散特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矿物TiO2复合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调控及应用
10.1概述
10.2试验研究方法
10.2.1试验研究方法
10.2.2原材料和试剂
10.2.3分散效果测试与评价
10.3电气石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分散调控及应用
10.3.1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10.3.2在有机极性介质有机极性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10.3.3在有机非极性介质有机非极性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10.3.4在三聚氰胺树脂中的分散及其应用
10.4碳酸钙TiO2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的分散调控
10.4.1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10.4.2在有机极性介质有机极性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10.4.3在有机非极性介质有机非极性介质中的分散调控
参考文献
第11章矿物TiO2复合粉体的应用特性
11.1概述
11.2矿物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11.2.1碳酸钙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应用
11.2.2绢云母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的应用
11.2.3SiO2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11.3碳酸钙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
11.3.1填充PVC扣板的性能
11.3.2填充PVC管材的性能
11.4矿物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在造纸中的应用
11.4.1概述
11.4.2原材料性能
11.4.3填充装饰纸的性能
11.4.4填充字典纸的性能
11.5矿物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在陶瓷釉中的应用
11.5.1概述
11.5.2乳浊剂乳浊剂的乳浊机理及其分类
11.5.3钛乳浊剂乳浊剂的现状及前景
11.5.4矿物Ti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在陶瓷釉中的应用效果
11.5.5复合钛乳浊釉高温乳浊机理
11.5.6矿物与TiO2颗粒复合颗粒复合对乳浊效应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阻燃矿物材料加工与应用》内容简介: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全面介绍阻燃矿物材料的技术专著。全书全面综述了阻燃矿物材料的种类与特点、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书系统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材料、氢氧化铝阻燃材料、有机膨润土阻燃材料、复合无机矿物阻燃材料的原料结构与特性、加工技术(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表面有机改性与无机复合)及应用性能;具体介绍了无机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电缆与光缆材料、纤维与纺织品以及橡胶材料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列出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及塑料、橡胶、纺织品、木材的阻燃标准。
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本书可供从事矿物加工、矿物材料、粉体材料、材料加工与表面改性、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阻燃剂概述
1.1.1聚合物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1.1.2聚合物材料在火灾中的危害
1.1.3聚合物材料的阻燃处理与阻燃剂
1.2矿物材料的特点、分类与应用
1.2.1矿物材料的概念
1.2.2矿物材料的特点
1.2.3矿物材料的分类
1.2.4矿物材料的应用
1.3阻燃矿物材料的特点与分类
1.3.1阻燃矿物材料概述
1.3.2阻燃矿物材料的分类
1.3.3阻燃矿物材料的特点
1.4阻燃矿物材料的加工技术与路线
1.4.1阻燃矿物材料的性能要求
1.4.2阻燃矿物材料的加工技术
1.4.3阻燃矿物材料的制备路线与设备
1.5阻燃矿物材料的发展趋势
1.5.1阻燃矿物材料的技术发展趋势
1.5.2阻燃矿物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氢氧化镁阻燃剂
2.1氢氧化镁矿物的储量、性质与应用
2.1.1氢氧化镁矿物的存在种类与储量
2.1.2氢氧化镁矿物的性质与应用
2.2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加工技术
2.2.1水镁石制备阻燃剂
2.2.2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
2.2.3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其他方法
2.3氢氧化镁阻燃剂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2.3.1国外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
2.3.2我国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
2.3.3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趋势
2.3.4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氢氧化铝阻燃剂
3.1氢氧化铝的储量、性质与应用
3.1.1氢氧化铝矿物的储量与分布
3.1.2氢氧化铝矿物的性质与应用
3.2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加工技术
3.2.1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制备技术
3.2.2超细化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加工技术
3.2.3氢氧化铝阻燃剂的表面处理加工技术
3.2.4氢氧化铝与其他阻燃剂的协同复配技术
3.3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3.3.1国外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发展
3.3.2我国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发展
3.3.3氢氧化铝阻燃剂的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章有机膨润土阻燃剂
4.1概述
4.1.1膨润土的储量与分布
4.1.2膨润土的结构、性能与用途
4.1.3膨润土的开采与加工
4.2有机蒙脱石
4.2.1有机蒙脱石的制备机理
4.2.2有机蒙脱石的制备工艺
4.2.3有机蒙脱石的加工设备
4.2.4有机蒙脱石的研究进展
4.3有机蒙脱石阻燃剂机理与应用
4.3.1有机蒙脱石的阻燃机理
4.3.2有机蒙脱石的阻燃应用进展
4.3.3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3.4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复合无机阻燃矿物材料
5.1无机矿物阻燃剂的复合及协同效应
5.1.1阻燃剂的协同效应
5.1.2矿物阻燃材料之间的复合方法与机理
5.2新型核壳型矿物阻燃材料
5.2.1核壳型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技术进展
5.2.2化学沉淀法制备核壳型矿物阻燃材料
5.2.3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复合矿物阻燃材料
5.3复合矿物阻燃材料的研究进展
5.3.1复合矿物阻燃材料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5.3.2复合矿物阻燃材料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章阻燃矿物材料应用技术与配方示例
6.1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6.1.1聚丙烯材料及其性质
6.1.2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6.1.3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丙烯中的应用进展
6.2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6.2.1聚乙烯材料及其性质
6.2.2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乙烯中的应用
6.2.3阻燃矿物材料在聚乙烯中的应用进展
6.3阻燃矿物材料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6.3.1聚氯乙烯材料及其性质
6.3.2阻燃矿物材料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6.3.3阻燃矿物材料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进展
6.4阻燃矿物材料在电缆和光缆中的应用
6.4.1电缆和光缆材料及其性质
6.4.2阻燃矿物材料在新型电线电缆中的应用
6.4.3阻燃矿物材料在新型电线电缆中的应用进展
6.5阻燃矿物材料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
6.5.1阻燃矿物材料在橡胶中的应用
6.5.2阻燃矿物材料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水镁石(氢氧化镁)阻燃剂标准
附录2三水铝石(氢氧化铝)阻燃剂标准
附录3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附录4纺织品阻燃标准
附录5橡塑材料阻燃性能分级及阻燃标准
附录6木材阻燃性能分级及阻燃标准
《膨润土加工与应用(第二版)》内容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重要非金属环境矿物材料之一的膨润土开发与应用备受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