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医院新生儿科、麻醉科与神经外科的共同努力下,以及上海医院施伟教授的指导,一例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早产儿成功接受了Ommaya囊植入外引流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龙华区在新生儿脑积水手术领域的全新突破,更展现了我院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综合实力。Ommaya储液囊作为一种高效的脑室引流装置,其通过侧脑室埋植和间接引流的方式,能有效缓解脑室内压力,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它也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脑积水的治疗中。一个月前,一位怀孕29+6周的孕妇陈女士,医院产科经历了紧急剖宫产,诞下一名男婴。由于疑似胎盘早剥,孕妇胎心减速,情况紧急。患儿出生时情况严重,体重仅g,表现出重度窒息的症状,包括心跳微弱(20次/分)、无呼吸、皮肤苍白、无反应以及四肢松软。医护人员立即采取措施,用薄膜袋包裹患儿躯干及四肢进行保暖,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T-组合辅助通气以提供00%氧气,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经过积极的复苏抢救,患儿最终成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相继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四肢强直性抽动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症状。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患儿的病情一度趋于稳定。然而,在出生后的第5天,颅脑超声监测显示患儿脑室内出血,并伴有脑积水。随后的超声及MRI连续监测揭示,侧脑室不断扩张,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脑组织受到明显压迫。
多学科专家会诊新生儿科主任王章星迅速与影像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超声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患儿作为早产儿,体重轻、营养状况不佳,使得其手术耐受能力较弱,麻醉风险相应增高,手术难度亦不小。但若不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措施,脑积水将进一步加剧,不可避免地影响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导致脑积水后遗症的出现,进而影响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并对其长期预后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损害其未来的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同决策在经过多学科专家深入沟通与讨论后,为确保患儿得到最佳治疗方案,新生儿科与上海医院教授进行了远程会诊。经过协商,专家团队决定为患儿实施脑室Ommaya泵置入术。同时,针对此手术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李小霞护士长积极联合重症监护、神经外科及伤口造口护理专家进行了全面的多学科护理会诊,以确保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手术并得到科学的术后护理。
手术过程月20日,医院的施伟副主任医师专程从上海抵达深圳,医院的医疗、技术及护理团队紧密合作,成功将Ommaya囊置入患儿的脑室内。术后,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为患儿量身定制了周详且精细的治疗方案,并实施专人专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目前,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正逐步走向康复。
随着围产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不断提升,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部分早产儿仍面临脑室内出血的风险,其中约35%可能发展为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PHH),这是一种新生儿期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Ommaya囊植入外引流术的引入,为这类患儿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手段,有助于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升生存质量。医院新生儿科,自年4月成立以来,便承担着医院新生儿专科的独立分科重任。科室不仅被深圳市卫健委指定为“龙华区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龙华区新生儿疾病质量控制中心”,还是“深圳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联盟副主委单位”“广东省新生儿专科护理联盟”及“龙华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的重要成员。科室有幸引进了龙华区儿科系统的首批区级“三名工程”——上海医院周文浩教授团队,为患儿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科室装备了国际、国内领先的多功能设备,包括有创呼吸机、亚低温治疗仪、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等,为危重新生儿的急救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同时,科室还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医院重点专科的多数诊疗项目,包括极低超低早产儿的救治、重度窒息的救治等,其救治水平在深圳市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