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西医给患者开中成药。但是有时中成药却没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呢?这跟用药不当有关。

误区一:使用中成药只看病名下药

病名相同,辨证不同,用药不同;

(同病异治)

症状不同,辨证一致,用药相同。

(异病同治)

因此,用药前一定要辨证,不可滥用中成药。

临床常见情景之一:

病人翻开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病的中成药的说明书,如果发现说明书中有“用于盆腔炎、附件炎引起的带下量多、腰腹痛”等字,看到这些药物治疗的是妇科炎症,与自己的诊断相符,便毫不犹豫地服用。(例)

临床常见情景之二:

某些医生由于受西医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已诊断炎症的患者,容易产生片面的认识,把这些所谓的“炎症”统统归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处方自然都是些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药物。

正确理解:实际上,中医是没有盆腔炎、附件炎的诊断的,由于中西医结合,越来越多的疾病名称趋于统一。这虽然有利于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如果用中医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应归于“带下症”、“妇人腹痛”、“腰痛”等范畴。但重要的是诊断之后的辨证施治,这才是中医的特色和精髓。

相同的疾病存在不同的辨证,应用的药物自然会有差异。女性患盆腔炎出现的腰腹疼痛,中医诊断可能是湿热下注、气血失和引起,也可能是寒湿阻滞、脉络不畅导致,更可能是肾虚失养、冲任不充而成。(同病异治)

误区二:中成药的治疗范围

被其说明书所局限

由于中成药物目前缺乏详细的临床分析,因此中成药物的说明说大多是依据西医病症治疗的统称,或是使用中医专用名词的。导致部分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对用药范围有理解偏差。

临床情景再现一:

医生给盆腔炎的病人开了知柏地黄丸,可病人看到知柏地黄丸的说明书里没有提到该药可以治疗盆腔炎,便要求医生换药。

正确理解: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的中成药,用治阴虚内热引起的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等症状。从其说明书中找不到任何可以治疗盆腔炎的字眼;但在临床上,对于因肝肾不足、虚热内扰、气血失和而致的女性腰腹酸坠不适的病症,知柏地黄丸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这类病人经西医检查往往诊断为盆腔炎(异病同治)。

专家支招: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用药前必须先辨证

相同的病名,辨证不同,治疗用药肯定有区别;反之,虽然症状千差万别,但只要辨证一致,就完全可以用相同的药物治疗。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所在。

医院检查诊断后,往往是自己到药店购药。这里最大问题是,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说明书并不能成为购药的唯一依据,尤其是中成药。在不清楚辨证类型的情况下服用中成药,有可能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这需要引起广大患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否则药品和经济上的浪费不说,还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加重病情。

举例:如何选用最恰当的中成药

治疗慢性泌尿生殖炎症

一、诊断:

西医:前列腺炎、睾丸附睾炎、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尿道炎、膀胱炎。

中医:淋浊、白浊、淋证、带下病、腰腹痛。

二、病因:

西医:感染等等

中医:湿热下注、慢性者多兼脾肾虚、气滞血瘀等(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三、治疗

西医:杀菌消炎等

中医:①清热利湿、

②慢性者多需兼顾健脾补肾

③活血祛瘀

四、常用药物

西医:抗生素等

中医:汤药、中成药

常见用药组方与功效对比

最佳组方:

清浊祛毒丸方解

该药以广西民间治疗泌尿炎症的道地药材配以经典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还有补气健脾的黄芪精制而成。

方中金沙藤、大血藤、蒲公英、泽泻等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祛浊、消炎杀菌,尽遵祖国医学“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

虎杖、牡丹皮、益母草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清洁内环境,得道于中医“久病必瘀”之论;

山萸肉、山药、黄芪、地黄、茯苓等补肾生精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抗病力,更含国医“久病必虚”(肾主生殖主水,所以泌尿生殖炎症多见肾虚)之理。

诸药相伍,标本兼治,三效合一,实为慢性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盆腔附件炎等泌尿生殖系炎症之良药。

养生

健康

医学

药物

给你你想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js/5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