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双侧侧脑室轻度和中度扩张胎儿的生后

皮肤病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本文引用格式:李志,潘黎明,方嵘,等.单纯性双侧侧脑室轻度和中度扩张胎儿的生后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3(11):-.DOI:10./cma.j.cn-0215-

李志1,2 潘黎明3 方嵘4 李琼珊4 刘玉琴5 戚凌红2 费敬英6 罗志琴2 赖灿11浙江大医院放射科,杭州 ;2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3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4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5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统计室 ;6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通信作者:赖灿,Email:childrenrad

zju.edu.cn,- 

目的 探讨单纯性双侧侧脑室轻度和中度扩张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方法 收集年5月至年6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超声和MRI均诊断为单纯性侧脑室扩张,且扩张程度一致的例单胎胎儿,包括双侧扩张组82例和单侧扩张组例,根据扩张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0.0~12.0mm,双侧56例,单侧例)和中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2.0~<15.0mm,双侧26例,单侧42例)。另纳入同期经产前神经系统超声和MRI均未见异常的单胎胎儿50例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生后1周内复查超声,并分别于3、6、12、18个月随访,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DevelopmentSchedules,GDS)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侧脑室扩张的变化。采用t、F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双侧、单侧扩张组和对照组MRI检查到分娩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侧脑室扩张消失率为80.4%(45/56),双侧中度扩张组为42.3%(11/26),单侧轻度扩张组为88.3%(/),单侧中度扩张组为57.1%(24/42)(χ2=35.,P<0.)。(2)双侧扩张组生后6、12、18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扩张组差(P值均<0.)。双侧扩张组生后3、6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3月龄正常:58.5%(48/82)与86.0%(43/50),临界:22.0%(18/82)与10.0%(5/50),落后:19.5%(16/82)与4.0%(2/50),χ2=11.;6月龄正常:63.4%(52/82)与88.0%(44/50),临界:19.5%(16/82)与8.0%(4/50),落后:17.1%(14/82)与4.0%(2/50),χ2=9.;P值均<0.]。(3)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中度扩张组差[6月龄正常:30.8%(8/26)与69.0%(29/42),临界:30.8%(8/26)与21.4%(9/42),落后:38.5%(10/26)与9.5%(4/42),χ2=11.;12月龄正常:53.8%(14/26)与88.1%(37/42),临界:23.1%(6/26)与9.5%(4/42),落后:23.1%(6/26)与2.4%(1/42)与,χ2=11.;18月龄正常:65.4%(17/26)与95.2%(40/42),临界:15.4%(4/26)与2.4%(1/42),落后:19.2%(5/26)与2.4%(1/42),χ2=10.;P值均<0.]。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3、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P值均<0.)。(4)双侧扩张组生后18个月的GDS评价结果好于3个月(χ2=8.,P=0.)。 结论 (1)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扩张的侧脑室多倾向于消失。双侧轻度扩张组的侧脑室扩张消失率略小于单侧。(2)双侧侧脑室扩张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在6个月后明显落后于单侧侧脑室扩张组。(3)单纯性双侧侧脑室扩张程度越轻,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改善的可能性越大。 脑积水;磁共振成像;产前诊断;随访研究基金项目: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GY11、GYB75)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本平台学术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参考。除非特别声明,发送的所有内容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译文或摘译类文章,详细内容请参照原文全文。

供稿编辑:李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zaoz.com.com/njsfl/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