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张步态;
在行走过程中常表现为起步后步伐越来越快,不能急停或转弯,身体向前倾,如同追逐前方某样事物一般,慌慌张张地向前冲,是帕金森病病人典型的“慌张步态”。这些表现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起居动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帕金森病使他们的肌张力增高,平衡能力变差,走路时重心前移;碎步,直至遇到障碍,才能被动地停止步伐。
冻结冻结步态;
被定义为“企图行走时或前进过程中步伐短暂、突然地中止或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运动的短暂性阻滞,步态常呈非对称性,单侧下肢偶发起始,患者起始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时感觉自己的脚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
冻结步态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多见于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也见于脑积水和某些微血管缺血病变
帕金森解读;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多发性和起病隐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不稳。随着社会老龄化、环境污染及精神压力的加剧,帕金森病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超过万名,其中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7%。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基因、家族史、年龄、嗅觉减退、白日嗜睡、便秘等均为高危因素,若早期具有上述表现则进展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较大。另外,高龄虽然为帕金森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不会患此病,若发病年龄小于40岁则为青少年帕金森。帕金森的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且尚未发现有延缓或停止疾病进展的确切疗法。目前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减少功能残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面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领域已有极大进展,针对运动症状的有不同机制的改善运动症状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前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COMT抑制剂,针对不同病人可选择不同药物;对于出现的非运动症状可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人遵医嘱用药十分重要,不能任意调整药物,因为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代谢途径、血药峰浓度不同,因此用药的种类、顺序、时间、剂量会对药物吸收、症状改善起重要作用,若随意改变药物轻则无效,重则出现戒断反应。非药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神经核团损毁术、脑深部电刺激术)、教育和运动康复等策略,有助于维持功能,增强信心和训练,改善营养。
从中医角度来理解帕金森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中药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中流传了几千年,不仅有前人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中药治疗疾病的案例也越来越成功,不同的中药搭配在一起治疗疾病的效果也不一样,更容易更好治疗并且改善疾病病情。具体可以通过下方联系作者,听听王世龙医生解析帕金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