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陷窝(craniolacuniaorlacunarskull)是新生儿少见的颅骨发育障碍。可见于胎儿,出生时发现,一般出生后4~5个月消失。临床上无任何表现,发现靠X线检查。常并发脑积水,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脊膜膨出。病因不明,或认为是代谢障碍后膜化骨发育上的迟缓。颅壁薄如皮革,一些部位可无钙盐沉着或明显缺钙。陷窝区围以纤细骨嵴,显微镜下骨嵴为骨板层,有哈氏系统,陷窝区有类骨组织,造骨细胞及退行骨细胞。陷窝大小、形状及分布因人而不同。颅骨陷窝区不与脑回对应,不是颅内压增高所致。病理上陷窝处内板和板障局限性缺损,外板变薄如羊皮纸样,若外板有缺损,硬膜与颅外软组织相接,称为颅骨窗。
X线上,颅壁有多数蜂窝状或泡沫状低密度区,额顶部明显,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定,直径由几毫米到几厘米,边缘可见硬化。切线位,陷窝区只有一个菲薄的外板,没有板障及内板,多伴有脑膜脑膨出。外板也可缺如,形成缺损,称之为颅窗。严重时可形成颅裂及脑疝。陷窝可只累及顶骨,也可广泛累及顶额骨,而枕骨则不显著。陷窝排列无一定规律,多靠近矢状缝、冠状缝及人字缝。颅缝宽而前囟开放。蝶鞍正常。面骨无异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