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文君:
“我的职责是护理好每一位患者”
头戴燕尾帽、身穿白大褂、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身材清瘦,但步伐有力,这是记者对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文君的第一印象。除了副护士长这个身份,她也是援鄂英雄姜廷枢的妻子。
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文君(左)
每天早8:00的交接班,主要是与夜班护士进行床头交班,对重点患者夜间病情、特殊情况等进行详细交接。“你们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减轻了我们的病痛,也让我们的心里得到了安慰!”41床患者牟先生,今年55岁,前两天做了脑血管支架手术。手术前,他比较紧张焦虑,杨文君了解到情况后,工作之余给他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手术顺利完成,且恢复很好,再观察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10:00,杨文君完成手头工作后,医院行政楼,为实习学生进行线上培训讲课,主要内容为脑血管造影支架围手术期护理等。神经内科患者疾病主要以脑血管病为主,对于偏瘫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起来要求比较精细严格,工作量比较大。
“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护理好每一位患者,他们康复出院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杨文君说。“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出自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杨文君的座右铭。提起援鄂丈夫姜廷枢,杨文君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她告诉记者,丈夫的逆行而上让自己感到骄傲,而在这种骄傲背后又承受了太多的心酸。在姜廷枢出征湖北黄冈后的头半个月里,杨文君白天和同事一样投入工作,到了夜晚一个人的时候,那种担心和想念一下涌上心头。看到丈夫平安凯旋,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医院放疗科二病区护士李向坤:
“走进患者的内心比护理更重要!”
5月10日7:20,医院放疗科二病区病房,护士李向坤脚步匆忙,跟随护士长许洁穿梭于病房之间进行晨间护理及床头交接班。患者们只知道这位护士亲切负责,却不知道,她是烟台援鄂医疗队队员任福磊的妻子。
“王阿姨,今天您要做治疗了,吃饭要吃清淡的,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免引起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大叔,昨天您刚置入PICC导管,今天置管这一侧的胳膊就要抓紧做PICC功能锻炼操了……”李向坤当日所负责片区的11位患者的病情变化、风险评估、治疗与用药等情况她都必须了然于心,尤其是患者的心理动态必须掌握。
放疗科的患者几乎都是身患癌症,在护理中要更加谨慎,包括语言沟通,有的患者多次入院进行放化疗,和护士都成了好朋友。“其实,护理患者并不仅仅是吃药打针,更重要的是走进患者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让他们重拾生的希望!”李向坤说。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患者,是宫颈癌术后入院进行放化疗的阿姨,刚入院的时候,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不吃东西,每天李向坤都会第一个走到她身边跟她聊天,通过谈话了解到这位阿姨家是农村的,有两个孩子,老伴腿脚又不方便,无法上山干活。
知道这些情况后,李向坤从家里带了一些生活用品及食品送给阿姨,并且每天都与她聊天谈心,让阿姨了解到了她的疾病愈后很好,治疗效果也不错,完全可以恢复劳动能力。阿姨对李向坤有了一种信任感,最后积极配合完成了整个治疗周期。
对于丈夫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李向坤非常理解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认为,在这种国家需要的时刻,必须要挺身而出。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于迪:
“患者的信任对我来说很重要!”
于迪是烟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也是烟台援鄂医疗队队员王小帅刚刚领证的新婚妻子。
“性格开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字写的漂亮,与患者沟通有经验……”这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吕巧英对于迪的评价。副护士长王颖介绍说,患者对于迪的评价很高。
5月10日清晨,在烟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医生护士交接班结束,各自回到岗位开始一天的忙碌。护士于迪脚步匆忙、话语干脆利落,看到患者脸上总是露出亲切的笑容。当天是于迪的责护日,她有条不紊地开始当天所负责患者的输液、手术及其他治疗和护理。
采访中孙岩主任告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为6个亚专业。科室病种多,病因比较复杂,病人发病常与气道有关,手术风险大,护理工作强度比较大,专业技能要求高。对于手术后的患者,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护士要经常到床边查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等情况是否正常。
今年53岁的李先生,家住莱山区。6日凌晨1时,他出现上呼吸道大出血,入院时面色苍白,出现休克状态,于迪在通知值班医生的同时,监测他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时,将他送往手术室进行手术。目前,李先生正在康复中。于迪说:“刚开始工作时,我比较怕的就是值夜班,尤其到了下半夜,感觉挺孤独而且害怕突发情况。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业务也越来越熟练,现在变得越来越勇敢了!”
“疾病经常给患者带来负面的情绪。作为一名护士,我认为,不仅要护理疾患,还要